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政三B   07114259 黃湲

33國被控未減緩氣候變遷 

歐洲人權法院罕見處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012010117.aspx

中央社2020/12/01 13:02

新聞內容

6名葡萄牙兒童和年輕人對33個國家提起訴訟,指稱這些國家未履行減緩氣候變遷的義務,危害他們未來的福祉。歐洲人權法院今天表示,將優先處理此案。

法新社報導,這是歐洲人權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首度處理這類案子;理論上,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所有成員國都必須遵守歐洲人權法院的裁定。

年齡介於8歲到21歲的6名葡萄牙人在英國非政府組織「全球法律行動網」(Global Legal Action Network)支持下,提出訴訟。他們透過眾籌,籌募到1 7000美元左右(約新台幣49萬元)來打官司。

他們特別提到,葡萄牙近年飽受猛烈野火侵襲,部分要歸咎於各國政府沒能遵守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對抗全球暖化的承諾。

位於法國史特拉斯堡的歐洲人權法院出具書面要求,要被告國家提供資訊。歐洲人權法院提到,「此案涉及33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包括法國、德國、英國、希臘及俄羅斯。

被告國家若未達成和解,就必須於明年2月底前就這起訴訟提出回覆。

其中3名原告還說,政府疏於行動,導致旱災愈來愈嚴重,他們的家族農場也愈來愈難取得足夠井水水源。

12歲的奧里維拉(Andre Oliveira)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訪問時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很喜歡它…我們沒別的地方可去。氣候變遷讓我焦慮害怕,因為我不知道我這一代人能不能擁有和現在這一代一樣的生活。」

他還說,這起訴訟用意是鼓勵「各國改進及採取正確行動」,即使敗訴,也會有其他人再接再厲。

全球法律行動網在聲明中表示:「向歐洲人權法院提出的訴訟案中,只有極少數走到這一步。這是很大的進展!」

這個組織還指出:「科學顯示得很清楚,歐洲各國政府做得仍然不夠。」

此案特殊之處還在於同時有數國政府被告,而歐洲人權法院通常只審理與單一國家有關的案件。

心得

          歐洲人權法院是在《歐洲人權公約》的規定下建立的超國家的國際法庭,審理的案件為指控公約締約國違反一條或多條《歐洲人權公約》裡關於公民及政治權利的人權案件,而申請方可以是單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還可以是一個或者多個公約締約國。然而如新聞所述,過去歐洲人權法院通常審理與單一國家有關的案件,但此次卻一次審理針對33國提出的訴訟,且已優先處理的方式進行,可見得該案的重要性及影響性。

          更特別之處在於,規模如此巨大的訴訟案竟然是由6名青少年提出的,他們對於全球環境、氣候都高度關切,透過這樣的方式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力量差距對抗歐洲各大國,這樣的勇氣與企圖心令人敬佩,因此希望透過司法力量督促各國政府重視相關問題,也實踐環境保育、氣候穩定的遠大目標。

政三B 07114226 楊若渝 第十次

 政三B 07114226 楊若渝

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055929

時間:2020-12-01 00:44

歐盟揪美 組新全球聯盟

金融時報引述取得的文件報導,歐盟希望重振跨大西洋同盟關係,將提出一份包括數位規範、防疫和對抗森林濫砍濫伐在內、內容廣泛的新合作方案,呼籲美國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合組新全球聯盟,埋葬川普時代造成的緊張關係,共迎中國帶來的「策略挑戰」。

根據由歐盟執委會準備的計畫草案提議,歐美合力形塑數位規範環境,包括對反壟斷執法和數據保護採取一致的做法、合作審查敏感的外國投資,及共同對抗網路駭客在內的威脅。

這份長達11頁的政策提案,可望在12月10日-11日提交歐盟領袖會議獲得通過,其中也訴求歐盟和美國對長期造成跨大西洋緊張關係之事進行和解,例如歐盟想對美國科技巨擘課稅。

川普執政期間令布魯塞爾最為沮喪的地方之一在於,美國政府不願意協調因應中國挑戰的做法,選擇片面行動,不僅對付北京、也對付歐盟。建立共同陣線有賴歐美兩大經濟體彌合現有科技政策的分歧。

文件的部分內容提議,需要美國的政策改弦易轍。例如,布魯塞爾敦促合力重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使其能完全運作,其餘部分則呼籲合作開發和分配新冠肺炎疫苗,以及聯手改革世界衛生組織(WHO)。

這份文件也反映布魯塞爾當局對與美總統當選人拜登合作前景,感到樂觀和寬慰,但也擔心近年來跨大西洋關係欠佳,將地緣政治主動權給了北京。


心得與評論:


        美國總統大選將近尾聲,而歐盟正在計畫要如何重整與美國的關係,計畫後川普時代的國際政策方向。不論是在數位環境方面、科技或經濟、擴大到跨大西洋領域,歐盟都希望與美國進行緩解。

       歐洲希望美國能與其共同面對中國,而不再以川普執政時那樣,不按牌理出牌,期望能有緊密的合作。

政四B 06114244 蔡博宇 第十次大事記

系級:政四B

姓名:蔡博宇

學號:06114244


歐打非裔音樂製作人 法國4警員遭起訴
時間:2020/11/30 20:05
出處: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011300302.aspx
者:中央社巴黎30日綜合外電報導,羅楚瑜編譯,林治平核稿
內容:
    (中央社巴黎30日綜合外電報導)法國4名警員因為涉及非裔音樂製作人澤克勒(Michel Zecler)遭毆打和種族虐待案,今天遭到起訴。此事轟動全法國,也加劇了人們對新安全法的爭議。

    數以萬計法國人28日在全國各地舉行抗議活動,要求撤回禁止散布執法人員影像的「整體安全法」,以保障資訊自由並避免警察暴力。但是這場示威以激烈衝突收場。

    上週公開的一段影片中曝光澤克勒遭警方毆打,激起法國人民對警方的憤怒而集體示威。批評者指控警方制度化種族歧視,專對黑人及阿拉伯人動手。

    法新社報導,調查此案的一名地方法官指控4名警員「濫用職權蓄意傷人」,同時指控其中3名警員「偽造」報告書。

    消息人士說,其中兩名警員遭拘押,另外兩名有條件釋放。巴黎檢察官海茲(Remy Heitz)昨天要求,以種族歧視罪名起訴這些警察。(實習編譯:羅楚瑜/核稿:林治平)1091130

心得:
    日前法國有4名員警涉及種族虐待事件,一名非裔音樂製作人澤克勒遭到毆打,該事件引起法國人民的公憤,群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此外,該事件與對「整體安全法」的抗議匯流,使抗議者的情緒更為高漲,法國政府不得不積極處理本次事件。

    法國議會在20日一讀通過
整體安全法草案,該法案限制人民不得散播執法人員的臉部影像,是用以保護執法人員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卻有侵害新聞自由與人民監督權的疑慮。該法案規定不得「惡意散佈」執法人員影像,卻難以界定其標準。

    若違反整體安全法的相關規定,最高可處1年徒刑和罰款4萬5000歐元(約新台幣154萬元),處罰有其嚴重性。針對該法案之內容,法國記者公會、無國界記者紛紛指出,警察可能以該法為藉口,中斷記者直播和錄影,影響事件記錄及民眾知情權。

    種族平等、言論自由等價值,對以「自由、平等、博愛」引以為榮的法國人而言是何等重要,任何減損該份榮譽的行為都將動搖法國根基。如果連法國這樣的民主大國都無法堅守自由平等陣線,必將使人權價值受到重挫、不義之事將接踵而至。

政三B 07114253 許漢陞 第十次

 歐洲整合大事記

系級政三B

姓名許漢陞

學號07114253

 

標題:英媒:歐盟提案 與美合作抗中

日期2020-11-30

出處: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中文網) 根據《金融時報》29日的報導,歐盟准備在特朗普將卸任的時刻,向美國提出一個共同對抗中國的新策略。路透社報導,歐盟在這份計畫中提議與美國在數位規範跟新冠疫情等領域重新建立夥伴關系。

《金融時報》在報導中引述該提案的草稿,表示:「美國與歐盟同為開放的民主社會與市場經濟體,雙方已同意展開戰略合作,對抗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逐日漸長的獨斷行為 (assertiveness),盡管我們無法同意最好的作法為何。」

路透社報導,這份計畫預計被移交1210日與1211日舉行的歐盟領袖會議,並在得到成員國領袖的認可後,歐盟將宣布在2021年上半年的歐美峰會中,啟動跨大西洋的議程。

本月初歐盟為了報復美國對波音公司提供的補貼,對高達4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不過歐盟也表示,希望在拜登上台後,改善美歐的貿易關系。

歐盟貿易專員東布洛夫斯基斯 (Valdis Dombrovskis) 早前表示,負責協調歐盟27個成員國貿易政策的歐盟委員會已與拜登進行了非正式的接觸。

路透社寫道,在特朗普執政時期,歐盟與美國陷入緊張關系。美國大選結束至今,歐盟與多數歐盟成員國都已恭喜拜登贏得總統大選。

心得

在拜登確定當選美國總統後,國際局勢可以說是邁向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不僅僅甩開川普強烈的個人風格治國方式,拜登也將用較為溫和以及符合大部分西方社會的價值觀來治理美國,而當中當然也包括了其與各國對外政策的改變,尤在中美貿易戰持續之時以及英國脫歐動盪時刻,確實得考驗拜登因應的能力,而這些決定也很可能是影響全球未來五年或至十年的整體發展趨勢。

政三B 07114253 許漢陞 第九次歐洲整合大事記

 歐洲整合大事記

系級政三B

姓名許漢陞

學號07114253

 

標題: 歐洲議會本週連2案挺台 支持國際參與及貿易談判

日期 2020-11-27

出處: 中央社

歐洲議會本週通過2項支持台灣行動,呼籲歐盟會員國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讚揚台灣政府為抗疫所提供的援助,另呼籲歐盟執委會儘快與台灣展開投資談判。

歐洲議會本週召開全體會議,25日及26日分別通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對歐盟外交政策影響報告,以及歐洲聯盟(EU)貿易政策檢討決議案,根據歐洲議會資訊,這2項都展現支持台灣行動。

首先在COVID-19疫情對歐盟外交政策影響部分,報告點名中國政府利用疫情爆發強化打擊香港的民主運動,並增加對台灣的威脅,及對新疆維吾爾族的迫害等。

 

報告提及中國在疫情爆發後發動戰狼外交,並利用「病毒外交」(virus diplomacy)塑造其為善意大國形象;另決議案特別對台灣表達支持,遺憾中國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孤立台灣,指出台灣有效防制疫情,呼籲歐盟會員國支持台灣成為世衛組織、世界衛生大會(WHA)及其他國際組織觀察員,並讚揚台灣政府為抗疫所提供的援助。

至於在對歐盟貿易政策檢討決議案部分,歐洲議會也通過呼籲歐盟執委會「界定談判範圍」,儘快與台灣展開投資談判。

歐洲議會在一週內連續通過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呼籲歐盟進行貿易談判行動,除展現歐洲與台灣在民主、人權方面享有共同價值觀,另欲深化歐盟與台灣的經貿合作意願。

而歐盟的貿易執委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Dombrovskis10月在其任命聽證會上,也表示歐盟在投資層面與台灣密切對話,展現與台灣連結決心。

 

不過,杜姆布羅夫斯基斯當時也曾表示,歐盟當務之急是與中國談妥投資貿易協定,然後再評估與其他區域進行談判。

歐盟執委會正進行貿易政策檢討,歐洲議會今天先通過相關決議案,預計歐盟在2021年初會正式發布歐盟貿易政策具體內容,屆時會進一步說明貿易新方向。

心得

此新聞對於我國在國際上的曝光確實有所幫助,但卻也不應該太過自滿,因為此兩項法案終究只是呼籲各國支持台灣成為WHA的觀察員,以及呼籲歐盟執委會儘快與台灣展開投資談判,中間仍然有可能遭受中國的打壓,尤以德國為例,幾乎不可能放掉中國市場的這塊大餅,因此我認為,此舉固然是歐盟對台所釋出的一項善意,但我們仍須評估其所帶來的效應是否真有實質影響力。

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政四A張偉庭 第九次大事記

英國將派航母到亞太是為歐洲做示範

政四A張偉庭06114131

出處:https://tw.news.yahoo.com/%E8%8B%B1%E5%9C%8B%E5%B0%87%E6%B4%BE%E8%88%AA%E6%AF%8D%E5%88%B0%E4%BA%9E%E5%A4%AA%E6%98%AF%E7%82%BA%E6%AD%90%E6%B4%B2%E5%81%9A%E7%A4%BA%E7%AF%84-160200694.html

時間:2020/11/29

內文:英國準備派遣最新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伊麗莎白號到亞太地區,與美日兩國軍隊作軍事演習,這是近日一則不太為人注意的消息。

在地緣政治上來說,英國在亞太地區其實已經沒有太多重大利益,除了香港是它的老殖民地這一點。澳洲紐西蘭是五眼聯盟盟國,但澳紐已各自強大到不需要英國照顧了,英國派航母來亞太地區,當然志在向中國展示自己的實力,為在香港問題上與中國過招,有多一點底氣。

英國人搞國際政治老謀深算,當然都是以本國利益為上。從前是日不落帝國,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後來國力慢慢衰落,多數殖民地都獨立了,英國的影響力江河日下,慢慢退出世界的中心位置。

按理,英國實在沒有必要派遣航母來亞太,那要花錢,又會給中共一種上門挑釁的感覺,但時至今日,英國終於坐不住了。

首先是,中共公然撕毀中英聯合聲明,對英國來說,那是國家的奇恥大辱。中英簽定聯合聲明,英國交還香港,那是英國歷史上一件有劃時代意義的事,香港始終是英國管轄下最後一個有國際地位的殖民地。

雖然不甘願,但礙於時勢,不得不如此。在英國說來,把香港完好地交給中共,保持香港人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變,這是它對舊殖民地子民的莊嚴承諾。沒想到事過境遷,中共竟敢公然撕毀在聯合國註冊的聯合聲明,這對英國人來說,那是一種公然的羞辱。

人只有看不起對手,才會言而無信,因為居高臨下,肆意妄為,也不怕你有什麼報復行動。但在被戲弄的一方來說,那是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己的實力被鄙視,對於一個曾經榮耀全球的老帝國來說,那是不可忍受的。

但在美國政府公開與中共變臉之前,英國人不敢發作,因為以其一己之力,得不到西方世界的整體回應,要冒與中共結怨,以至在外交上被中共窮追猛打的惡果。中共最希望的,就是西方世界各有各盤算,各有各與中共勾兌,西方世界勾心鬥角,中共從中漁翁得利。

但中共在美國幹了太多壞事,美國人一朝醒來,突覺大事不好,半壁江山幾已淪入敵手,因此美國先反擊。川普又是那種不做則已、一做即去到盡的決絕性格,僅僅半年多時間,已經把中共打得落花流水,狼狽縮回大陸。

現在美國聯合日本、澳洲、印度等亞洲大國,開始形成對中共的包圍圈,英國人看看時機成熟,便想為自己討回一點體面了。

在此之前,英國只是針對BNO問題採取了一些救助香港人的措施,現在堂而皇之把航母派到亞洲來,擺明了就是和中共過不去。戰爭會不會打,暫時沒有人知道,但南海是公海,誰都可以來,來了就是一種表態,既是對中共示威,又是對香港人的安撫。至少證明,英國作為香港的舊宗主國,至今仍未放棄自己的責任,至今仍未放棄香港人,英國將作為美國的盟友,繼續在亞太地區發揮自己的作用。

此事的象徵意義當然多過實質意義,但英國派來航母,至少給其他歐洲國家一種示範作用,便是需要時,西方國家始終都會站在一起,不會有任何一個西方國家會與中共媛聲氣,這才是最令中共寢食難安之處。他們現在終於明白,他們不只得罪了美國,而且得罪了全世界,現在對手一個個侵門踏戶,他如何安枕?

無論如何,這對香港人是一件好事。香港區區七百萬人,怎抵得住九千萬黨員、數百萬武裝軍隊的中共?香港唯有寄希望於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正義感。我們要耐心等待,捱得住苦,水到才能渠成,量變必能引起質變。

一些大事在醞釀中,攻守在轉化,正邪對峙到一定程度,就會有最後的決戰。


心得:南海上的軍事演習近年來越發頻繁,主要是環太平洋的國家進行軍演,而不曾有過歐洲國家的加入,而前一陣子港版國安法的議題讓中英之間的矛盾逐漸放大,這次英國派遣航母加入美日軍演,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我認為一是向中國表達不滿,二是向歐洲國家喊話對抗中國需要團結。

政三A 07114115 楊詠程

 英媒:歐盟提案 與美合作抗中

2020-11-30 09:50 德國之聲 楊威廉/鄒宗翰 (路透社)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053823

 

根據《金融時報》29日的報導,歐盟准備在特朗普將卸任的時刻,向美國提出一個共同對抗中國的新策略。路透社報導,歐盟在這份計畫中提議與美國在數位規範跟新冠疫情等領域重新建立夥伴關系。


《金融時報》在報導中引述該提案的草稿,表示:「美國與歐盟同為開放的民主社會與市場經濟體,雙方已同意展開戰略合作,對抗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逐日漸長的獨斷行為 (assertiveness),盡管我們無法同意最好的作法為何。」

 

路透社報導,這份計畫預計被移交1210日與1211日舉行的歐盟領袖會議,並在得到成員國領袖的認可後,歐盟將宣布在2021年上半年的歐美峰會中,啟動跨大西洋的議程。

 

本月初歐盟為了報復美國對波音公司提供的補貼,對高達4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不過歐盟也表示,希望在拜登上台後,改善美歐的貿易關系。

 

歐盟貿易專員東布洛夫斯基斯 (Valdis Dombrovskis) 早前表示,負責協調歐盟27個成員國貿易政策的歐盟委員會已與拜登進行了非正式的接觸。

 

路透社寫道,在川普執政時期,歐盟與美國陷入緊張關系。美國大選結束至今,歐盟與多數歐盟成員國都已恭喜拜登贏得總統大選。

 

心得:

歐盟為了防堵中國境外勢力不斷壯大,與美國可以說應該是站在同一陣線上,但因為川普當局的美國中心主義政策,使歐盟難以維持與美國的友好貿易夥伴關係。加上疫情的影響,在振興國內產業的時候其利益與國際夥伴產生矛盾。


在美國面臨政權交替之時,歐盟採取了許多無論是表象性或實質性的行動,希望與拜登政府建立回健康的國際夥伴關係,共同防堵中國的策略即是很好的切入點,不過美國內部政權是否能平穩的交接還有些不確定性,唯一能確定的是抗中的大方向無論前後任及歐盟都是一致的。

 

第九次大事記

 政四B 

06114208

劉志謙


歐洲難對抗中國,會是德國「高級車」品牌害的?


2020.11.27   金融時報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4676

在金融危機後的十年內,中國消費者幫助德國汽車業從困境中走出...如今中國消費者再度出手相救。

戴姆勒(Daimler)執行長卡拉紐斯(Ola Kallenius)十月份為該公司第三季在中國銷售額成長23%歡呼:「這簡直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由於COVID-19疫情影響,中國富人無法到國外進行奢華的度假,他們轉而把錢花在豪華的S-Class賓士車上。

中國強勁的需求,幫助德國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商抵銷了仍受疫情衝擊的歐美市場,但這也引發一些擔憂:德國工業過於依賴中國。外界也都在猜想,未來拜登接任美國總統後,德國政府是否願意回應歐盟日益加劇的壓力,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並接受跨大西洋的新夥伴關係。

戴姆勒有兩大股東是中資,有將近30%的賓士車銷往中國,約佔該集團營收的11%。德國DAX指數中的30家德國企業,中國市場的銷售額至少佔了五分之一,包含BMW、晶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和塑膠製造商柯斯創(Covestro),根據估計,福斯汽車(Volkswagen)去年在中國的銷量佔其總銷量的40%。

中國儼然是現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車市場,德國獨立市場研究與顧問機構Center of Automotive Management(CAM)主任巴拉爾茲(Stefan Bratzel)還稱中國也是自動駕駛、電汽車和其他技術的試驗場。

「我也擔心德國汽車製造商,對中國的依賴度過高。」他補充道。

就連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上個月也敦促德國企業實現多元化,並在亞洲地區建立其他出口市場。梅克爾堅信,西方大國是可以透過貿易和投資影響中國的行為。

德國汽車製造商尤其容易受到中國壓力的影響,像是福斯汽車在中國有多達26間工廠,因此需要博取中國政府的好感,因此就算新疆維吾爾族人,證實受到中國迫害,福斯仍對新疆的工廠持保留態度,未多作表態。中國駐柏林大使還在去年威脅稱,若德國屈服於美國壓力,禁止華為加入建設德國5G網路,德國車廠恐面臨危險。

雷帝克(Nils Redeker)和史丹賀(Anna Stahl)在赫爾蒂行政學院(Hertie School)發表的報告中表示,此次疫情加劇了歐洲的兩難窘境,歐洲在經濟上需要依賴中國市場,也渴望對地緣政治自治有協商空間。但是,他們認為,不應該過分強調依賴的概念,因為即使經過15年的貿易往來,中國仍僅占德國出口的8%,而德國佔中國出口的5%。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首席經濟學家曾萊茵(Max Zenglein)發表一篇論文表示,過度依賴對德國和中國雙邊都不利,他認為,歐洲能提供中國投資和就業機會,也是中國巨大的出口市場,以及先進機械等技術知識的重要來源。雖然中國政府正努力減少依賴國外技術,但仍是艱鉅、昂貴又費時的工作。

曾萊茵指出,中國和歐洲相互依賴的連結加深,可能使中國向歐洲展現「友好的政治關係,是友好經濟關係的必須條件」的觀念,加上中國鮮少對歐洲實施商業報復,這讓歐洲得以針對中國尚未做出的行動「先發制人」。

汽車業尤其可能如此,它得捍衛其技術而迎戰中國,在其他產業的話,人們的民族情緒已經變得強硬。

今年7月,德國工業機械製造公司創浦(Trumpf)執行長萊賓-卡姆穆勒(Nicola Leibinger-Kammuller)接受《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採訪時,被問及香港問題表示:「中國政府的目標是逐漸征服西方,而且他非常有系統地推進。」

他還認為,歐洲人對此作為甚少是疏忽的行為,鑒於企業最終並不會撤出中國,歐洲真的能「預先反應」的機會很少。


心得:

    2019年12月,中國駐德大使吳懇在一次公開座談會上,就德國是否會將華為排除在5G電信市場外的話題明言:「如果德國最終做出將華為排除在德國市場之外的決定,這是會有後果的,中國政府不會袖手旁觀。」,德國的汽車產業在其經濟與政治中佔重要地位,而被德國媒體譽為「汽車教父」的汽車產業教授杜登霍夫也曾言現今的德國汽車產業無法想像沒有中國的一天,從這些言論可以看出德國的經濟發展很大一部分被中國的政治操作所影響,從長期看起來這種市場的過度依賴絕對不是好事。

政四B 06114234 桂學彥

標題: 歐盟檢討貿易政策 歐洲議會黨團挺歐台貿易談判

出處: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041655

時間: 2020/11/25

內文:

歐洲議會今天針對歐洲聯盟貿易政策檢討進行辯論,比利時籍議員馮安蘭代表主要黨團之一的社會民主黨團發言,呼籲歐盟執委會與台灣展開貿易談判。

歐盟(EU)執委會正進行貿易政策檢討,歐洲議會對此提出一份草案,其中特別呼籲歐盟執委會「界定談判範圍」,儘快與台灣展開投資談判,這項草案預計1126日表決。

歐洲議會在表決前,今天在全會中安排辯論,讓議員們對未來歐盟貿易政策發表看法與期待。

其中比利時籍的歐洲議員馮安蘭(Kathleen VanBrempt)代表社會民主黨團(S&D)發言時表示,目前歐盟貿易政策正處於充滿挑戰的時代,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全球大流行帶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危機,因此歐盟貿易必須進行深刻而具有前瞻性的改革,以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

馮安蘭指出,在美國大選後歐盟應與新政府合作,發揮多邊主義影響力,另在中國方面,雖然支持歐中投資協定談判,但也要指出人權議題重要性,歐盟禁止中國強迫勞動所生產的產品。

此外,她明確呼籲歐盟執委會準備與台灣進行貿易談判。

出席今天辯論的歐盟貿易執行委員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則在報告時指出,歐盟貿易政策目前在日益困難的環境中運作,因素包括全球經濟體緊張關係加劇,以及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興起,削弱了基於規則的多邊秩序。

杜姆布羅夫斯基斯指出,再加上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危機對經濟和社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歐盟貿易政策必須為復甦做出貢獻,方向之一是加強執行貿易協定。

他強調,會確保歐洲保持商業和貿易開放同時,在行使權利及價值觀時更加有自信。


心得:

歐盟這次的這項辯論除了可以看到他們在這次疫情之下所做的檢討-應把歐盟作為一個共同體與其他國家進行更深的合作,而不只是關注於歐盟內部的經濟成長就好,也可以看出他們對中國的態度,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他們清楚拜登的貿易策略並不如川普那樣強硬,便有意與美國發展更長遠的貿易方向,而藉由與美國的合作,便能一同對中國施壓,儘管歐盟對中國的貿易仍舊相當重視,但對於中國的人權方面議題則無法再繼續坐視不管。

在這次的疫情之下,儘管整個國際社會受到非常重大的打擊,但也讓台灣以好的方面打入了國際,而在其他國家疫情穩定之後,會以怎樣的方式面對台灣,而台灣又會以怎樣的方式去回應,都是我們值得去關注的。


政三B 0711241 吳嬿妮

脫歐期限逼近 英國、歐盟在三大議題仍存重大分歧

發布時間;2020/11/27 20:38

出處: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45914

隔離結束後,歐盟首席談判代表 Michel Barnier 週五 (27 ) 表示將前往倫敦與英國脫歐談判代表 David Frost 進行會談,並稱目前雙方在三大爭議問題上仍存在重大分歧。

距離英國正式脫離歐盟僅剩最後五週,然而,目前爲止雙方在漁權、國家援助規範以及爭端解決機制方面,仍未展現出解決問題並作出轉變的意願。

英國首相強生 (Boris Johnson) 稱雙方想法仍存在重大差異,但談判仍持續進行,並強調達成交易的可能將取決於歐盟。

歐盟談判代表 Barnier 週五推文表示,同樣的重大分歧依舊存在。

Barnier 談判團隊其中一位成員確診新冠肺炎後,雙方上週被迫暫時中止談判,Barnier 隨即進行自我隔離。隔離結束後,他將在當地時間週五晚間前往倫敦,和英國代表 David Frost 及其團隊進行未竟的脫歐談判。

然而,一位歐盟外交官認為,若英國無法迅速做出必要決定,雙方幾乎不可能達成貿易協議,時間很快就會耗盡,屆時只會剩下幾天時間可以進一步談判。

歐盟大使呼籲歐盟委員會為無協議脫歐預備緊急措施,另一位歐盟外交官則稱 Barnier 認為不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他依然堅信雙方將達成協議。

心得;

          英國脫歐的日程及將逼近,雙方在談判上許多議題仍存在重大分歧,且沒有退讓或轉圜的意願,在許多政策及議題上若遲遲無法達成初步共識,時間愈加逼近所得出的共識會更加粗淺,或甚至到英國正式脫歐仍無法達成協議。

          若英國到時真的無協議脫歐,歐盟將採無協議脫歐預備緊急措施,以保證在無協議的前提下若英國正式離開歐洲,雙方仍有辦法持續正常運作,盡量減少英國脫歐帶來的動盪及干擾。


社三A 吳浩維 06115113 第九次大世記

 

歐盟軍委會主席:歐盟強化軍力有益,可為中美調停

出處:https://reurl.cc/avmy2X
時間: 
歐盟軍事委員會主席格拉奇亞諾(Claudio Graziano)近日在受訪時表示,增強歐盟共同安全和防衛政策努力將給歐洲區域帶來穩定,並會強化歐盟的工業基礎,增強歐盟主權並減少對美國和中國的依賴。

近期,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防長卡倫鮑爾就歐洲自我防禦、強化主權和美國及北約從中應扮演的作用發生隔空爭論。卡倫鮑爾17日發表講話時表示,未來幾十年,如果沒有美國和北約的幫助,歐洲將無法保障自身的安全。馬克龍隨後則向媒體強調,即使面對可能帶來更友好關係的新一屆美國政府,歐洲仍然需要自己的獨立和主權防禦戰略。但卡倫鮑爾並未放棄她的觀點,續指,“如果歐洲戰略自主的想法培養了一種幻想,即我們可以在沒有北約和美國的情況下確保歐洲的安全、穩定和繁榮,那就走得太遠了”。她說,歐洲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來建立其常規和核軍事力量,以彌補美國和北約目前對歐洲大陸安全的貢獻。

卡倫鮑爾說,“沒有美國的核力量和常規力量,德國和歐洲無法保護自己。這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她指出,美國提供了北約70%的關鍵軍事能力,如監視、直升機、空中加油和衛星通信。她補充說,美國還佔據了北約幾乎100%的導彈防禦系統和絕大多數的核威懾力量。就法德兩國高層的爭論,格拉奇亞諾在接受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採訪中表示,相關的辯論不是關於“從某一方那裡獲得自治”,而是關於達成擁有在必要時單獨行事的自主權的雄心。

格拉奇亞諾說,“加強歐盟(共同安全和防衛政策努力)將給我們的區域帶來穩定。”不過他強調,歐盟應與其夥伴、特別是與北約合作是首選。但批評者認為,鑒於歐盟目前的軍事能力有限,歐盟談論成為安全提供者的意義不大。對此,他回應指,“我並不完全同意,但總有一些道理。”他指出,歐盟已經在軍事上採取過單獨行動。例如,“阿塔蘭特行動 ”(Operation Atalanta)是一項正在進行的打擊索馬里沿海海盜和武裝搶劫的海軍任務。今年3月,歐盟還啟動了 “伊里尼行動”( Operation Irini ),通過利用地中海的空中、衛星和海上條件,監測聯合國對利比亞的武器禁運。

不過,格拉齊亞諾承認,歐盟在軍事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他說,“如果我們已經有了戰略自主權,我們就不需要推出所有相應的措施,讓戰略自主更具可信力。”他在提到歐盟的永久結構性合作(PESCO)時說,2018年啟動的軍事公約正在開發47個共同項目,同時歐盟的長期預算中已經為歐洲防務基金撥款了70億歐元,用於發展軍事技術研發合作。格拉齊亞諾提出,建設歐盟軍事能力也會有其他好處。他談到,“(這)將加強歐盟的工業基礎,轉化為來自中國和美國的技術主權—因為那些擁有技術的人將佔據(世界的)主導地位。”

格拉齊亞諾強調,關鍵點在於如何花錢。他說,“就整體國防開支而言,歐洲是世界三大安全實體之一,所以這不是花更多錢的問題,而是花得更好的問題。”他提出,“歐盟希望成為全球安全的提供者......如果我們在防務和安全方麵糰結一致,我們可以在許多方面產生非常有意義的影響。”

格拉齊亞諾建議,其中之一便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起到作用,因為中方繼續其經濟和軍事崛起。這可能意味着未來會發生破壞性的軍事衝突。他表示,一個更強大的歐盟 “將幫助全球大國避免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有許多力量工具可以避免碰撞,而歐盟是唯一擁有一套公認的、完整的工具(政治、外交、軍事和經濟)的組織,可以採取真正的綜合方式。”

但與這一倡議相比,歐盟首先有更直接的軍事考驗。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薩赫勒地區,法國軍隊正在執行反恐任務。自2013年以來,已有50名法國士兵在那裡死亡,這場衝突被稱為歐洲的阿富汗戰爭。據報道,法國希望從目前5100人的部隊特遣隊中撤出數百人,為歐盟更強大的存在騰出空間。

歐盟官員指出,包括愛沙尼亞在內的其他歐盟國家在該地區的存在,說明了那些遠離衝突--而且在該地區沒有殖民歷史的國家的意願。“整個薩赫勒地區:對我來說,如果我們想在作為全球安全提供者開展軍事行動時具有可信度,這正是歐盟的優先事項,”格拉齊亞諾說。

心得:歐洲是世界三大安全實體之一,所以發展國防是必須的,但發展到甚麼程度是有待商榷的,很難在短時間內追上另外兩大強權,但這錢是勢必得花的,除了英、法兩國是常任理事國可以將資金投入於國防,其他國家也應當有相當程度的自衛能力,以防一時之間就被擊破淪陷。

 政三A 07114148 江佾臻

《國際經濟》歐盟加大力道 阻外企侵占歐洲智財權

時間:2020/11/26   
出處:工商時報-https://m.ctee.com.tw/livenews/aj/20201127002072-260410

新聞內容:歐盟執委會周四表示,將採取更嚴格措施,阻止外國公司收購歐企的智慧財產權。該舉可能導致歐盟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緊張。

 

歐盟表示,在歐盟以外,對歐企的智財保護是不足的。歐盟大部分的出口產品都是依賴專利的產業,例如汽車和其他高科技產業。

 

歐盟指出,歐企在第三方國家開展業務仍面臨很多挑戰,包括保護標準參差不齊,把強制的智財權移轉列為進入當地市場的前提條件。

 

執委會在概述計畫中指出,將採取更有力措施,防止外國企業透過收購、研究項目、間諜活動等來侵占歐企的知識產權;執委會也制定新規定,規範與外國實驗室的合作;對以關鍵智慧財產權為目標的外國收購者,將進行嚴格審查。

 

歐盟還將打擊仿冒品、簡化專利規定,以提升中小企業保護智財的能力。

政三B 林昀毅 07114202


【標題】歐盟軍委會主席:歐盟強化軍力有益,可為中美調停
【出處】RFI
【日期】29/11/2020 - 16:21

【內文】

        歐盟軍事委員會主席格拉奇亞諾(Claudio Graziano)近日在受訪時表示,增強歐盟共同安全和防衛政策努力將給歐洲區域帶來穩定,並會強化歐盟的工業基礎,增強歐盟主權並減少對美國和中國的依賴。
廣告


近期,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防長卡倫鮑爾就歐洲自我防禦、強化主權和美國及北約從中應扮演的作用發生隔空爭論。卡倫鮑爾17日發表講話時表示,未來幾十年,如果沒有美國和北約的幫助,歐洲將無法保障自身的安全。馬克龍隨後則向媒體強調,即使面對可能帶來更友好關係的新一屆美國政府,歐洲仍然需要自己的獨立和主權防禦戰略。但卡倫鮑爾並未放棄她的觀點,續指,“如果歐洲戰略自主的想法培養了一種幻想,即我們可以在沒有北約和美國的情況下確保歐洲的安全、穩定和繁榮,那就走得太遠了”。她說,歐洲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來建立其常規和核軍事力量,以彌補美國和北約目前對歐洲大陸安全的貢獻。

卡倫鮑爾說,“沒有美國的核力量和常規力量,德國和歐洲無法保護自己。這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她指出,美國提供了北約70%的關鍵軍事能力,如監視、直升機、空中加油和衛星通信。她補充說,美國還佔據了北約幾乎100%的導彈防禦系統和絕大多數的核威懾力量。就法德兩國高層的爭論,格拉奇亞諾在接受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採訪中表示,相關的辯論不是關於“從某一方那裡獲得自治”,而是關於達成擁有在必要時單獨行事的自主權的雄心。

格拉奇亞諾說,“加強歐盟(共同安全和防衛政策努力)將給我們的區域帶來穩定。”不過他強調,歐盟應與其夥伴、特別是與北約合作是首選。但批評者認為,鑒於歐盟目前的軍事能力有限,歐盟談論成為安全提供者的意義不大。對此,他回應指,“我並不完全同意,但總有一些道理。”他指出,歐盟已經在軍事上採取過單獨行動。例如,“阿塔蘭特行動 ”(Operation Atalanta)是一項正在進行的打擊索馬里沿海海盜和武裝搶劫的海軍任務。今年3月,歐盟還啟動了 “伊里尼行動”( Operation Irini ),通過利用地中海的空中、衛星和海上條件,監測聯合國對利比亞的武器禁運。

不過,格拉齊亞諾承認,歐盟在軍事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他說,“如果我們已經有了戰略自主權,我們就不需要推出所有相應的措施,讓戰略自主更具可信力。”他在提到歐盟的永久結構性合作(PESCO)時說,2018年啟動的軍事公約正在開發47個共同項目,同時歐盟的長期預算中已經為歐洲防務基金撥款了70億歐元,用於發展軍事技術研發合作。格拉齊亞諾提出,建設歐盟軍事能力也會有其他好處。他談到,“(這)將加強歐盟的工業基礎,轉化為來自中國和美國的技術主權—因為那些擁有技術的人將佔據(世界的)主導地位。”


格拉齊亞諾強調,關鍵點在於如何花錢。他說,“就整體國防開支而言,歐洲是世界三大安全實體之一,所以這不是花更多錢的問題,而是花得更好的問題。”他提出,“歐盟希望成為全球安全的提供者......如果我們在防務和安全方麵糰結一致,我們可以在許多方面產生非常有意義的影響。”

格拉齊亞諾建議,其中之一便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起到作用,因為中方繼續其經濟和軍事崛起。這可能意味着未來會發生破壞性的軍事衝突。他表示,一個更強大的歐盟 “將幫助全球大國避免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有許多力量工具可以避免碰撞,而歐盟是唯一擁有一套公認的、完整的工具(政治、外交、軍事和經濟)的組織,可以採取真正的綜合方式。”

但與這一倡議相比,歐盟首先有更直接的軍事考驗。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薩赫勒地區,法國軍隊正在執行反恐任務。自2013年以來,已有50名法國士兵在那裡死亡,這場衝突被稱為歐洲的阿富汗戰爭。據報道,法國希望從目前5100人的部隊特遣隊中撤出數百人,為歐盟更強大的存在騰出空間。

歐盟官員指出,包括愛沙尼亞在內的其他歐盟國家在該地區的存在,說明了那些遠離衝突--而且在該地區沒有殖民歷史的國家的意願。“整個薩赫勒地區:對我來說,如果我們想在作為全球安全提供者開展軍事行動時具有可信度,這正是歐盟的優先事項,”格拉齊亞諾說。

【心得】

        在二戰之後,歐洲諸國的軍事實力大不如前,尤其害怕德國再次崛起,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擁有歐洲強大工業實力之一的國家無法發展先進的國防武力,因此在之後歐盟成立後無法提供有效的武力支援。另一方面,歐盟成立後國與國之間有比武力更好的溝通方式,也使得發展國防似乎是一項浪費資金的政策。目前大概只有法國與英國因做為常任理事國,維持一定軍事實力有其必要性外,歐洲各國若發生戰爭似乎沒有甚麼抵抗能力。但目前看起來歐盟似乎發現這項問題的嚴重性。為了避免夾在美中之間,對於歐洲而言,發展國防刻不容緩,但由誰主導?法國還是德國?會不會引起第二次軍備競賽?都值得去探討。

政三B 李振鑫

 政三B 李振鑫 07114233

土歐關係緊張 

艾多根:土耳其是歐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0/11/23 16:25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359993

內容:

歐洲與土耳其關係近期持續惡化,土耳其總統艾多根22日表示,作為歐盟候選國,土耳其自視為「歐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也強調,土耳其不會屈服於攻擊和雙重標準。

綜合外媒報導,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AK Party)的艾多根22日對黨內的演說中提到,土耳其將自己視為是歐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這並不代表土耳其會屈服於針對國家、民族的公開攻擊,掩蓋不公正的行為和雙重標準。

地中海東部的天然氣資源導致土耳其、賽普勒斯和希臘等國發生糾紛,土耳其也因當地爭議性的探勘活動,加劇與歐洲各國的緊張關係,艾多根更在15日親訪北賽普勒斯,支持賽普勒斯「兩國論」,此舉被外界視為挑釁歐洲各國。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本月表示,土耳其對賽普勒斯加劇與歐盟的緊張關係,安卡拉必須理解相關行為正在「擴大與歐盟的距離」。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則透露,歐盟將在下月會議中討論土耳其爭議性探勘和制裁的問題。

艾多根表示,土耳其並不認為與任何國家或機構之間,存在無法通過政治、對話和談判解決的問題。艾多根也呼籲,從正式會員資格到難民議題,歐盟都應該對土耳其信守承諾,建立更緊密、有效的合作關係。

土耳其在1987年申請加入歐盟,4年前與歐盟簽署協議,近期因為東地中海爭議、北賽普勒斯議題、與法國總統馬克宏的矛盾以及對亞塞拜然的外交政策相關事件都加據土耳其與歐盟的緊張關係。

心得:

土耳其的問題,可以從其原本的歷史、文化、社會結構等層面去探討,之所以一直無法順利加入歐盟也是因為與東歐諸多國家有所衝突、爭議,加上敘利亞難民潮後,歐洲各國對於伊斯蘭教徒的不友善,更是讓土耳其加入歐盟的時序可能再往後延。

此篇新聞的著重點在於土耳其支持賽普勒斯的言論。歐洲國家視為一種挑釁,艾多根認為,歐盟國家針對諸多議題,都必須信守對土耳其的承諾,而非利用議題炒作去損害土耳其的權利。

對於歐盟來說,與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對於東歐西亞交界的政治穩定是相當重要的,如何去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衝突,甚至影響、減少穆斯林對於歐洲的攻擊,是值得思考的。

政三B 07114232 蘇鉦淳

 與歐盟貿易談判倒數計時 英外相稱本周非常重要

2020-11-29 23:36中央社 倫敦29日綜合外電報導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5053512

英國外交大臣拉布今天表示,英國與歐洲聯盟(EU)即將進入「非常重要」的一週。雙方可以討論貿易協議的時間已所剩無幾,仍有重大分歧待解決。

歐盟脫歐事務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Barnier)也在前往開會途中告訴倫敦的記者,目前「還在持續努力,即使週日也一樣」。

英國和歐盟正試圖達成協議,以避免雙方金額近1兆美元的貿易在12月底面臨阻礙。

拉布(Dominic Raab)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週,真正重要的最後一星期,(但)得看有沒有又耽擱…我們剩下兩個真的非常基本的問題。」

儘管雙方已多次錯過自定的最後期限,英國與歐盟的協商仍未能解決競爭政策和漁權分配上的歧見。

但讓英國繼續實施歐盟規定的英國脫歐過渡協議,即將在12月31日結束,而且英國表示不會延長。由於貿易協議尚須交由雙方批准,現在已沒多少時間再耽擱。

拉布在另外一場訪問告訴泰晤士電台(TimesRadio):「一般情況下的底線是,我們必須在接下來這一週,或者可能再過個幾天內敲定協議。」

拉布稍早暗示雙方在「公平競爭環境」的規定上有若干進展,並表示,漁權依然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儘管漁業只占英國經濟0.1%,漁權已成為雙方一項癥結點。英國至今拒絕歐盟提案,堅持英國作為獨立國家,必須完全掌控自己的海域。

拉布告訴泰晤士電台:「歐盟必須體認到這裡的原則。」

心得:
儘管漁業對於英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大宗的產業,但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性,使得漁業議題成為了整個脫歐談判的癥結點。英國認為海域漁權屬於英國,但歐盟認為海域並非為英國獨有而使雙方無法達成共識。
脫歐時間已經剩下一個月左右,時間可說是迫在眉前,不可再有一絲猶豫和耽擱,若是無法達成共識便會在無協議的狀況下脫歐,也會直接的影響到歐盟與英國的經貿關係,還有英國本身的經濟狀況。因此英國現在非常兩難,一方面英國不想將海上權益輕易的分給歐盟,另一方面則要面對時間的壓力。但我想到最後雙方還是得各退一步,否則死線一到受影響的可是比漁權更為廣大的經濟體系,這是雙方都不樂見的。

政四B 黃子維 06114239

  政四 B 黃子維 06114239   【標題】歐盟各國陸續收到疫苗 德國、匈牙利搶先開打     【日期】 2020/12/27 10:13     【出處】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