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政四B 黃子維 06114239

 政四B 黃子維 06114239

 

【標題】歐盟各國陸續收到疫苗 德國、匈牙利搶先開打

 

 

【日期】2020/12/27 10:13

 

 

【出處】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2270016.aspx

 

 

【內文】

歐盟藥品管理局(EMA)日前建議有條件給予輝瑞疫苗上市許可,獲歐盟執委會核准,歐盟27個成員國中多數國家預計明天展開疫苗接種工作,其中德國和匈牙利等國已率先開打。

 

● 德國

德國養老院一名高齡101歲的女性人瑞今天成為全國第一位接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的人,比德國和歐洲聯盟(EU)預定正式展開疫苗接種計畫的時程還要早一天。

 

這所位於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特邦(Saxony-Anhalt)的養老院經理克魯格(Tobias Krueger)向法新社表示,約40名住民和10名員工將接種疫苗,101歲人瑞科維薩拉(Edith Kwoizalla)是其中一位。

 

由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的疫苗於122日獲英國批准,成為率先在西方國家獲得使用授權的疫苗。

 

德國聯邦政府計劃在年底前將130萬劑疫苗分配到各地衛生單位,明年1月起每週分配約70萬劑。

 

人口8300萬的德國已架設逾400座疫苗接種中心,包括設在柏林11月起停用的泰格爾機場(Tegel Airport)、丹波霍夫機場(Tempelhof Airport)及漢堡(Hamburg)的貿易展覽館。

 

● 匈牙利

匈牙利今天領先歐盟多數國家收到第一批輝瑞疫苗後,開始替醫院員工接種疫苗。

 

政府發言人柯瓦克斯(Zoltan Kovacs)在推特(Twitter)上表示,第一批託運的4850劑疫苗今天早上送抵匈牙利與奧地利接壤的邊境地區。

 

據匈牙利米蒂新聞社(MTI)報導,接下來幾週會有更多託運疫苗送達匈牙利,當局將於明年上半年展開大規模疫苗接種工作。

 

● 斯洛伐克

在歐盟推動對抗疫情的協調努力下,成員國斯洛伐克今天也展開疫苗接種工作。

 

路透社報導,政府疫情委員會成員科斯梅里(Vladimir Krcmery)成為全國第一位接種輝瑞疫苗的人。

 

● 英國

週日電訊報(The Sunday Telegraph)報導,根據制定接種計畫的大臣說法,英國將於14日推出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與英國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共同研發的COVID-19疫苗。

 

週日電訊報指出,政府希望能在接下來2週內讓200 萬人接種牛津疫苗或輝瑞疫苗。

 

報導提到,醫療監管機構預料將在幾天內批准牛津疫苗。

 

 

【心得】

繼歐美兩國正式開始施打疫苗之後,歐盟也跟進搶在2020年結束前施打。但究竟使否能有效緩解現今歐洲嚴峻的疫情,以及之後經濟的復甦,仍然需要長時間的觀察。雖然疫苗的量產不代表疫情的結束,但疫苗的問世也使我們看見了終結疫情的曙光。

反觀台灣的情況,雖然至今台灣的疫情仍然在可控的狀態,但疫苗的取得仍舊重要,至今衛福部仍尚未公開台灣採購的疫苗數量和取得時間,可見疫苗的仍舊由歐美先進國家率先取得,雖然各個大國不斷談及人類安全和全球治理的重要性,但國家最終會先以國家利益為優先,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新現實主義歷久不衰的原因吧!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政四B 06114244 蔡博宇 第十三次大事記

系級:政四B

姓名:蔡博宇

學號:06114244


逾40國封鎖英國 無協議脫歐亂象提前登場
時間:2020/12/22 12:44
出處: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2220007.aspx
者: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倫敦21日專電,張佑之編輯
內容: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倫敦21日專電)英國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新變種病毒,超過40國對英國祭出交通禁令,英國與法國的邊境受阻,原本預料無協議脫歐時會出現的亂象提前登場。

    根據最新數據,英國21日新增3萬3364人確診,連續2天確診人數突破3萬人,28天內確診者有215人病故,總計6萬7616人死亡。

    目前全球有超過40個國家宣布暫時禁止英國客機入境,包括愛爾蘭、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荷蘭、比利時、瑞士、俄羅斯、加拿大,甚至遠至印度、巴基斯坦和香港等。

    英國邊境還沒受到12月31日可能無協議脫歐影響,就先面臨病毒導致的交通禁令。

    造成最大混亂的是法國,法國從21日午夜起暫停所有與英國的交通聯繫48小時。最靠近法國的英格蘭東南部多佛港(Dover)有許多貨櫃車交通阻塞,不少司機到場才發現無法通關,有些人得打道回府,有些則是到附近待命,等待48小時後或許可以通行。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傍晚召開記者會,表示他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通過電話,「雙方都希望儘快解決問題」。

    強生表示:「我們談話很愉快,都理解對方的處境。」但強生對於何時恢復通關避重就輕,沒有說出確切時間。強生在記者會上迴避話題說:「順帶一提,他(馬克宏)今天生日。」

    歐盟成員國齊聚布魯塞爾商討共同對策,有人提出要對所有從英國入境的民眾進行篩檢,但尚未有定論,預料今天不會有結果產生。

    由於多佛港出入的貨櫃車對英國的民生物資至關重要,強生也安撫已經開始浮現的超市搶購人潮表示,英國目前的藥物與物資供應無虞。

    英國連鎖超市聖斯伯利(Sainsbury's)表示,英法邊境關閉,可能會導致部分商品缺貨。零售業者則表示,食品短期內不會短缺。(編輯:張佑之)1091222

心得:
    對英國而言,本次新冠肺炎變種病毒爆發得不是時候,他們正忙於與歐盟就脫歐條件進行談判,這將使雙方談判出現更多變數。前些日子英國首相強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對於脫歐後續事宜談判無果,英國無條件脫歐機率因此大幅提升。

    英國若採取硬脫歐,將徹底脫離歐盟與歐洲單一市場,並依照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與歐盟打交道;英國若採取軟脫歐,將維持與歐盟之間貨物、服務、資本及人員的自由流通。強森屬於硬脫歐派,他傾向循澳洲模式與歐盟進行後續的貿易往來。

    英國在脫歐與疫情上的雙重困境,或將刺激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地區的政府要求更多權力。蘇格蘭民族主義者指稱他們從未想過要脫離歐盟,他們嘗試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並重新申請加入歐盟,也將使日後英國的政治局勢更加詭譎多變。

    如果在脫歐及疫情方面處理不當,將直接使強森政府的立場面臨挑戰,並導致保守黨在下次選舉面臨重挫。自英國宣布脫離歐盟後,其地位在歐盟迅速下跌,各國對英國爆發新疫情多採取封鎖、不容忍的態度,今後英國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態勢。

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社三A 06115113 吳浩維 第十二次大事記

 多國祭出對英交通禁令 歐盟將召開危機應對會議

時間:2020-12-21

出處: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108626

內容:

英國出現2019 冠狀病毒疾病的新變種病毒株病例後,德國、荷蘭及比利時等歐洲多國祭出對英交通禁令,歐盟(EU)明天將召開危機應對會議協調一致措施。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昨天召開記者會宣布,境內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新變種病毒株,可能比舊病毒株增加70%感染率。除了英國,南非也發現變種病毒。


荷蘭、比利時及義大利禁止來自英國班機入境後,德國及法國今天也宣布暫停與英國之間的航班,後續不排除有其它歐洲國家跟進。


歐洲理事會一位不具名官員今晚向媒體表示,歐盟成員國今天已針對向英國採取的交通禁令措施進行交流,明天歐盟將召開危機應對會議進一步討論,以協調一致性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區域辦事處今天指出,在英國以外,丹麥也通報出現數起新病毒株的病例,歐洲各地疫情傳播速度劇烈而廣泛,各國必須加倍採取控制與預防措施。


此外,歐盟藥品管理局(EMA)明天也將開會,屆時可望建議核准美國輝瑞藥廠(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席納斯(Margaritis Schinas)先前已表示,如果藥品管理局開綠燈,執委會可以火速給予正式授權,「兩天內就能做到」,意味23日就可發出最終核准。


德國衛生部長史巴恩(Jens Spahn)說將於12月27日起讓民眾接種疫苗。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協調歐盟27國在27日一起展開疫苗接種工作,以確保沒有任何成員國落後,至於施打對象的優先順序,將由各國自行決定。


心得:不知道為什麼英國地區的病毒變異的速度相較於其他國家來的快,感覺這將會是即將研發的疫苗需要克服的難關。

社三A 06115113 吳浩維 第十一次大事記

 BCA:看好明年美國以外與新興市場股市 台灣將成地緣政治最大風險

時間:2020/12/10 15:00
出處:鉅亨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49825?exp=a
內容:BCA Research 週四 (10 日) 舉行 2021 年地緣政治展望線上論壇,BCA 認為 2021 年台灣將成為地緣政治最大風險,不過隨著地緣緊張略為下降,美國政府兩黨分治現象趨穩,有利於全球經濟與美元以外貨幣前景,此外,美國以外股市與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股市也將成為關鍵投資亮點。

BCA 新興市場策略師何敬媛表示,隨著美中戰略與科技競爭持續升溫,美國對台軍售也持續增加,海峽兩岸的關係將成為 2021 年最大政治風險,若美中關係加劇動搖目前外交局勢,將影響金融市場。不過,由於台灣全球經濟位置與拜登對中國態度,因此發生戰爭的機率仍非常小。

針對近期股票市場風險,何敬媛表示,川普的「跛腳鴨」政府後續動向與美中兩國刺激政策力道逐漸縮小將成為兩大關鍵。至於中國經濟和陸股,還面臨人民幣近期大幅升值的風險。

何敬媛說道,美國國會的紓困協商處於僵局、中國政府對寬鬆態度謹慎,若未來中國與美國過早收緊挹注力道,將引發市場回檔。

BCA 看多美國以外股市,以及中國以外的新興股票市場,不過看空人民幣。

關於美國政局後續,何敬媛表示,2021 年拜登政府將有 7 成機率會面臨國會由兩黨分治的狀態,預估明年 1 月的喬治亞州決選將由共和黨拿下一席或全部兩席次,而目前民主黨拿下全部兩席的機率僅 2 至 3 成。

BCA 地緣策略師 Matt Gertken 表示,倘若民主黨爆冷門拿下參議院控制權,雖有利於大規模紓困案推出,然而相關企業增稅法案也將讓股市承受下跌壓力。

展望 2021 年,何敬媛表示,美國政治對力的情形雖然減緩、但仍會持續,且中長期而言仍維持在較高水平,這會導致國會協商困難並拖累行政效率,損害全球熱錢的流動。

何敬媛說道, 2021 年中國將步入新經濟常態,目前中國結構性經濟成長模型正進入轉型階段,將趨於低成長、較健康的方向發展,並減少系統性金融風險,預估中國將會繼續穩定成長,不過美國壓力、貿易保護主義與地緣政治將是成長的風險。

此外,何敬媛表示,美中地緣政治影響力差距正不斷縮小,中國亞太地緣政治影響力正在上升,因此拜登政府可能帶領美國重返伊朗核協議,將更多資源投注在亞太地區,加強亞太地區影響力。

另外,何敬媛提到,歐洲儼然成為地緣政治與美國大選後中最大受惠者,由於拜登的當選,歐洲將免於額外課稅,有望降低貿易戰強度,伊朗受到的制裁也能減緩,使中東更加穩定,將有助於穩定歐洲局勢。

心得:美國政治對力的情形雖然減緩、但仍會持續,且中長期而言仍維持在較高水平,這會導致國會協商困難並拖累行政效率,損害全球熱錢的流動。

政三B 李振鑫

 政三B 李振鑫 07114233

英國脫歐:歐盟和英國繼續較量

2020/12/18 23:45

https://www.rfi.fr/tw/%E6%AD%90%E6%B4%B2/20201218-%E8%8B%B1%E5%9C%8B%E8%84%AB%E6%AD%90-%E6%AD%90%E7%9B%9F%E5%92%8C%E8%8B%B1%E5%9C%8B%E7%B9%BC%E7%BA%8C%E8%BC%83%E9%87%8F

內容:

歐盟和英國周五就英國脫歐協議進行“最後的努力”,雙方試圖彌合他們之間存在的“鴻溝”,尤其是雙方在漁業問題上的分歧,以便在12月31日這個大限到來之前就英國脫歐後歐盟和英國的關係達成協議。

但是,英國首相強森周五警告說:“我必須說,情況似乎很困難,要彌合的是一個鴻溝。我們已經做了很多,我們希望我們的歐盟朋友能夠帶着些東西來談判。”

在漁業問題上,歐盟希望在英國脫歐之後能夠繼續進入英國有魚的水域捕魚。但是,英國把這個看作是英國重獲主權的象徵,因而英國只同意維持現狀三年,然後再決定是否繼續授予歐盟成員國捕魚權。

倫敦當局認為歐盟在漁業上的要求不合理。法新社的報道指出,漁業對包括法國、荷蘭和西班牙在內的好幾個歐盟成員國都是非常敏感的問題,歐盟多次表示,如果在漁業問題上達不成妥協的話,就不會有貿易協議。

歐盟認為,雙方必須作出“切實而具體的努力”。歐盟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耶周五警告說:“我們處於見真格的時刻,我們的談判只剩下很少的時間,只有有用的幾個小時了。”

本周初的時候,人們對歐盟和英國的談判曾有過謹慎的樂觀,目前,雙方的立場似乎都變得強硬了。雙方周五繼續談判,這是周四晚雙方才同意的。

歐盟議會表示要在周日午夜前達成協議,這樣,歐盟議會才有時間討論通過,以便一月一日起實施。

心得:

目前以談判的況來看,英國以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大幅增加,然而這對歐盟及英國雙方未來的經貿狀況都不是好的現象,雖然英國脫離了歐盟,但目前國際的政經情況,英國仍必須與歐洲國家保持友好的合作關係,在中美對抗中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然而新聞中提到雙方的態度漸趨強硬,主要在漁業上有很大的爭議。海上資源一直以來都是英國相當注重的面向,而歐盟成員國對於海上資源採取強硬的態度,主要也是因為對於漁業發展以及經貿上的需求。談判持續進行,時間卻無情的流逝,個人認為英國與歐盟在近期就會有結果,對於國際經貿會有新的情勢,值得關注。

政四B 06114244 蔡博宇 第十二次大事記

系級:政四B

姓名:蔡博宇

學號:06114244


多國祭出對英交通禁令 歐盟將召開危機應對會議
時間:2020/12/21 07:21
出處: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2210006.aspx
者: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布魯塞爾20日專電,陳彥鈞編輯
內容: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布魯塞爾20日專電)英國出現2019 冠狀病毒疾病的新變種病毒株病例後,德國、荷蘭及比利時等歐洲多國祭出對英交通禁令,歐盟(EU)明天將召開危機應對會議協調一致措施。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昨天召開記者會宣布,境內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新變種病毒株,可能比舊病毒株增加70%感染率。除了英國,南非也發現變種病毒。

    荷蘭、比利時及義大利禁止來自英國班機入境後,德國及法國今天也宣布暫停與英國之間的航班,後續不排除有其它歐洲國家跟進。

    歐洲理事會一位不具名官員今晚向媒體表示,歐盟成員國今天已針對向英國採取的交通禁令措施進行交流,明天歐盟將召開危機應對會議進一步討論,以協調一致性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區域辦事處今天指出,在英國以外,丹麥也通報出現數起新病毒株的病例,歐洲各地疫情傳播速度劇烈而廣泛,各國必須加倍採取控制與預防措施。

    此外,歐盟藥品管理局(EMA)明天也將開會,屆時可望建議核准美國輝瑞藥廠(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席納斯(Margaritis Schinas)先前已表示,如果藥品管理局開綠燈,執委會可以火速給予正式授權,「兩天內就能做到」,意味23日就可發出最終核准。

    德國衛生部長史巴恩(Jens Spahn)說將於12月27 日起讓民眾接種疫苗。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協調歐盟27國在27日一起展開疫苗接種工作,以確保沒有任何成員國落後,至於施打對象的優先順序,將由各國自行決定。(編輯:陳彥鈞)1091221

心得:
    國際關係不講情分,只講現實。過去英國在歐盟時與他國即便談不上合作無間,卻也作為重要盟國而受歐盟其他成員國之尊重、共同優惠待遇。時至今日,英國脫歐之事方興未艾,強森與馮德萊恩的談判無疾而終,英國與歐盟的矛盾逐漸擴大。

    本月9日英國首相強森與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共同進行了一場晚餐會,會中氣氛融洽,但對脫歐之後的雙邊關係談判仍是毫無進展。強森呼籲做好無協議脫歐的準備,歐盟也正積極構思解決方案,明年1月1日英國硬脫歐機率大幅提升。

    強森認為談判無果之責任在歐盟,他認為歐盟主張未來英國應遵從歐盟法律之變更,這與脫歐前的處境毫無二致,與任何自由貿易協議都不一樣。有趣的是,英國投資人似乎滿意英國的強硬態度,倫敦富時指數上漲,德國等歐盟國家指數收黑。

    自本次新聞事件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各國對英國實施交通禁令是基於防疫需求,由於英國在歐盟之地位已經名存實亡,因此英國對歐盟的任何決議皆無置喙餘地。即便在疫情壟罩全球的今日,國際政治仍在積極運作著,為各自利益盤算、角逐。

政四B 06114293 徐庭偉12

 面對新冠病毒新變種

英國倫敦又「封城」了!

系級姓名學號:政四B 06114293 徐庭偉

時間出處:12/20 19:16 寰宇新聞網

內容:當前英國是歐洲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雪上加霜的是,英國出現全新的新冠病毒,傳染力比此前的病毒還高七成!在倫敦、英格蘭東南部的大流行,就是新的變種病毒造成。因此,英國政府(12/19)緊急將倫敦等疫情嚴重地區,列入第四級警戒,要求嚴格封城,不允許民眾出國,也不准到其他疫情較輕微的地區旅行。


英國新冠疫情煞不住,每天新增病例動輒兩萬三萬人起跳,原因終於揭曉。(衛生單位指出,從病患身上採集到全新的變種病毒株,傳染力比原先的病毒株高出70%。


英格蘭首席醫療官惠提分析,病毒有很多變種而這種病毒比其他變種病毒 出現更多突變所以我們才那麼認真看待它但無例證顯示 它帶來不同症狀。


新種病毒在倫敦、英格蘭東南部以及東部大肆擴散,變成最主流的病毒株,導致住院病患激增。專家也發現,英國這種新型病毒株,它的致命性較低;而且沒有證據顯示,會讓疫苗失效。病毒專家表示,這種病毒傾向造成較小傷害因為病毒也想活下來所以希望宿主活著只有人活著才能製造更多病毒 擴大傳染一般來說病毒傳染力愈強它的毒性就愈輕微


幾天前英國首相強生,本來打算稍微放鬆管控,讓民眾開心過耶誕。不過現在面對新冠病毒新變種,只能再度封城。措施包括,非必要商店禁止營業、所有集會叫停、人們不准出國或前往疫情輕微地區、而且必須待在家中。範圍涵蓋倫敦、肯特郡、艾塞克斯郡、貝德福德郡,全部提升到第四級防疫警戒。只有12月25號這天,可以跟家人見面慶祝。


英國首相強生表示,我們在疫情最嚴重地區推行新的限制措施,包括倫敦、英格蘭東南以及東部,現在第三級警戒馬上就進入第四級警戒,它的程度相當於11月在英格蘭推行的國家級限制措施。


英國變種病毒甚至悄悄進攻歐洲大陸,荷蘭當局表示,境內出現至少1例與英國變異病毒株相同的確診個案。隨即宣布,全面禁止英國起飛的航班入境,其他歐洲國家也可能頒布類似禁令。歐洲新冠疫情並未在耶誕前夕緩和下來,病毒不斷改變樣貌,準備趁人們過節鬆懈的時候伺機而動。

政四B 黃子維 06114239

 政四B 黃子維 06114239

 

【標題】歷時6年談判,歐盟和中國擬在2020年底達成投資協議

 

 

【日期】11:42 2020/12/19

 

 

【出處】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219002008-260410?chdtv

 

【內文】

根據中歐多名官員和外交人士表示,在歷時6年談判後,歐盟和中國擬在2020年底達成一項投資協議,賦予歐洲企業更寬的中國市場准入。同時,這項歐盟-中國全面投資協議將讓多數歐盟企業在中國市場擁有平等地位,有可能讓中歐關係的修復向前邁出一大步。

 

 

路透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8日表示,談判目前處於最後階段。一名歐盟官員也表示,在德國努力推動後,雙方接近達成協議。德國目前是歐盟輪值主席國,也是歐洲最大的對中國出口國。

 

另一位歐盟官員表示,隨著美國升級與中國的貿易戰,歐盟採取措施更嚴密的監控中國對有戰略意義的歐洲行業的投資,這讓中國擔心被西方國家孤立。

 

一位駐北京的西方國家高級外交官指出,達成中歐投資協議的最大障礙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有關。該名外交官透露,中國對該協議態度積極,「他們對不可能的事情提出要求」。中方要求歐洲能在能源、廢水處理、公共事業等不對任何人開放的領域對中國開放投資。

 

 

【心得】

當前中國與歐盟談的投資協議,幕後最大的推手仍是德國,主要的牽線洽談者也是德國,接下來才會送交至歐盟的大會中討論,屆時就要看此項協議是否已符合其他國家的利益。並且德國總理梅克爾一向與中國關係就密切,若在其下台前未能簽屬,此項協議極有可能無疾而終。

為何歐盟沒有和美國一樣大打貿易戰,反而是加深了和中國的合作呢?這可以用新古典現實主義對外交政策的分類加以分析。

根據傳統國際關係理論,權力平衡是各國安全與生存的基礎和目標,當區域內有實力和野心強大的大國十,其他國家的戰略選擇一般有兩種:制衡或扈從。然而歐盟現在的作為乃稱之為避險戰略,國家在面臨與他國間寄存在安全紛爭又建有利益連結時,如何同步運用競爭與合作兩類性質相反的作法加以因應,亦即兩面下注形式配置國家資源以規避風險。簡單來說就是安全仍然和美國站在一邊,但在經濟方面已偏向中國。

政四B 06114235 陳昱融

《大家論壇》貪腐視角:匈牙利和波蘭拖垮歐盟否決疫情復蘇基金

出處: https://www.upmedia.mg/forum_info.php?SerialNo=102444
時間: 2020年12月17日 

本周召開的歐洲理事會會議被準確地稱之為「末日峰會」。它不僅被恐怖的2019年新冠疫情冬季感染浪潮和英國無協議脫歐的混亂前景所籠罩,而且還面臨與匈牙利和波蘭兩國政府攤牌,這次攤牌事件通過威脅否決歐盟2021~27年預算和疫情復蘇基金而強行綁架了數以億計的民眾。

 

匈牙利和波蘭正試圖阻止通過防止歐盟資金因腐敗目的而遭竊取的新的「法治」機制——匈牙利總理維克多·奧爾班的腐敗政權一直因侵吞歐盟資金而聲名狼藉。作為歐盟任職時間最長的政府首腦,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已經介入試圖打破僵局,呼籲「各方」準備好做出「某種程度的妥協」。

 

但歐盟為什麼要在法治等基本價值問題上做出妥協(法治問題明確載於里斯本公約之中),歐盟納稅人為什麼要同意用他們辛苦賺來的歐元來養肥獨裁統治者及其親信?歐洲人所要做的不是授權梅克爾促成交易,而是應當提醒她,這是她最後一次證明自己真正在意民主和法治的機會。

 

畢竟,奧爾班恰恰是靠梅克爾自己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及其巴伐利亞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才首先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而且是她所挑選的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未能保護波蘭司法機構免受該國沙文主義、民粹主義和日益肆無忌憚的法律與正義黨(PiS)政府的影響。

 

歐洲暗中醞釀的「法治危機」較之梅克爾漫長執政期間的其他挑戰似乎更加抽象,而且也一直不那麼緊迫。歐元危機、2015年難民危機以及目前的2019年新冠疫情都是在梅克爾執政期間發生的。但恰恰是前一個問題最大限度地威脅了歐盟的道德核心——以及歐盟的日常運作。

 

儘管歐盟常常被描繪成一個遙遠、冷漠的超國家存在,但它一直與各成員國密切合作以推行各項歐盟政策。更重要的是,歐盟主要是一個法律團體,由國家法院同時扮演歐洲法院的角色。沒有相互信任這樣的安排根本行不通,因為它取決於國家法院承認其他成員國法院的決策。如果某國司法機關被針對政治不可靠法官的專制政府所控制(就像在波蘭一樣),那麼,則無法指望讓其他法院承認其專制裁決。

 

歐洲委員會被視為體現基本歐洲價值「條約的捍衛者」。但面對成員國的違法行為,他們的執法舉措往往力度太小、來的也太遲了。即使在波蘭和匈牙利多年的惡意行為後,委員會依然天真地呼籲加強「對話」,其結果僅僅是令野心勃勃的獨裁者通過指派司法人員並在當地製造其他既成事實來實現對其自身權力的鞏固。

 

鑒於委員會未能採取行動,成員國已將問題接管到自己手中。例如,歐洲逮捕令正成為一紙空文,因為有些國家開始拒絕向波蘭引渡人犯,理由是那裡無法再保證審判的公正性。就在本月,荷蘭議會呼籲荷蘭政府就違反法治行為將波蘭告上法庭,這很有可能加劇雙邊對抗,如果委員會切實完成了自己的工作,那麼這樣的情況將永遠不可能發生。

 

此外,最近一次接受採訪時,奧爾班指責德國「精神冷漠」,他這種說法顯然是指德國未能把握歷史大局,並對較小成員國的經歷無動於衷。奧爾班恰恰把問題搞反了:德國其實是對捍衛他統治下匈牙利的民主與法治一直無動於衷。

 

奧爾班忠實服務於德國的汽車工業可以最好地解釋德國為什麼忽視核心歐洲價值觀,從而形成了批評家們所謂的「奧迪民主制」的局面。可以肯定,梅克爾基民盟的某些成員早就對奧爾班不可逾越的紅線議論紛紛,甚至偶爾要求將他的青民黨(Fidesz)逐出超民族的歐洲人民黨這一歐洲議會保守黨派的保護傘組織。

 

但奧爾班卻從未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過真正的政治或財政代價。上述綏靖行動的結果,就像敏銳的觀察人士所指出的那樣,是他現在以對待本國同樣的粗魯態度來對待歐洲「合作夥伴」,指責他們將歐盟變得類似於蘇聯。

 

梅克爾因反對即將離任的美國總統川普攻擊共同自由民主價值觀和國際機構、以及堅決抗擊疫情而當之無愧地贏得了讚譽。她還勇敢採取行動,同意在新設立的復蘇基金項下實施某種形式的債務互助,從而進一步鞏固了歐盟的財務地位。

 

但直到梅克爾明年離任,她將無法留下任何連貫的框架,以確保歐元區或歐洲成為能促進民主法治的全球「規範性大國」的願望實現。只要德國容忍不遵守民主標準的歐盟成員國存在,那麼它對上述價值觀的宣導就只能用空洞來形容。

如果梅克爾敢於面對歐洲自封的非自由主義者,那麼她所留下的政治遺產將會有所不同。如果她不這樣做,只能證明價值觀可以談判,而且很容易敲詐歐盟。

 

由德國發起有關歐盟理事會法治機制的投票很有可能通過上述機制,因為匈牙利和波蘭無法阻止僅需有資格多數就能達到的決定。在此之後,奧爾班及法律與正義黨政府不太可能繼續堅持攔截急需的1.8萬億歐元(合2.2萬億美元)。

無論如何,歐洲納稅人都將記住,這些政府寧願給所有人帶來痛苦,也不願接受要求他們必須合理負責的資金。奧爾班聲稱接受法治機制對他而言無異於政治「自殺行為」。事實或許如此。但這個問題肯定與歐洲無關。


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政三B 李振鑫

 政三B 李振鑫 07114233

制裁中國?

歐盟推出歐版《馬格尼茨基法》捍衛人權

2020/12/08 00:15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12-08/505407

內容:

歐盟成員國外長在7日的布魯塞爾會議上通過一項新決議,依循美國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The Global Magnitsky Human Rights Accountability Act),將對嚴重侵犯人權行為祭出制裁手段。至於是否也會被用在香港問題上,向中國實施制裁,歐盟目前仍在討論尚無結果。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德國外長馬斯代表出席布魯塞爾會議,目前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制定的新制裁措施,可能包括嚴重侵犯人權的個人、企業及組織。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包括參與酷刑、奴役,或系統性性暴力,當事人也將被禁止入境歐盟。

歐盟迄今只能在與針對相關國家、或在特別制裁框架有關的情況下方能追究個人、企業和組織的侵犯人權行為,導致在對侵犯人權現象難以作出迅速有力反應。

報導指出,這項歐版的《馬格尼茨基法》,是參考美國國會於2016年通過,以制裁要對俄羅斯律師和經濟審計專家馬格尼茨基(Sergej Magnitski)死亡事件負責的個人。馬格尼茨基於2009年死於俄羅斯的一所監獄,此前,他遭受虐待,得不到足夠的醫療。

此次歐盟外長會議討論的議題,還包括美國總統川普落選後的跨大西洋關係、引起爭議的中國《香港國安法》造成的影響。每個制裁決定都需要得到所有歐盟27個成員國的通過,針對香港問題是否向中國實施制裁,討論後尚無結果。

心得:

港版國安法成立後,無論是美國或是歐盟等注重人權的國家或國際組織,紛紛對中國此舉表達抗議,也相繼祭出制裁手段,如美國禁止許多中國官員訪美,顯示世界各國對於人權議題的高度重視。

歐版的《馬格尼茨基法》,個人認為是相當必要的,歐盟雖然對於人權的維護相當具有成績,但有時亦被批評太過於溫和與注重人權,反而使得罪犯猖狂,受害者得不到國家公權力的保護而失去公道。個人認為,人權議題始終都是一個爭議性很高的議題,各種看法見仁見智,但是個人覺得歐版的《馬格尼茨基法》對於歐盟而言是一個保障,保障歐盟各會員國以及所有公民的安全。

第十一次大事記

  政四B 

06114208

劉志謙


英國無貿易協議脫歐可能性升高 歐盟主席對談判悲觀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2110315.aspx

2020.12.12 中央社

歐洲聯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今天表示,她已向歐盟成員國領導人簡報英國脫歐貿易協議談判最新情況,且迄今未有彌合歧異的解決方案。各界關注無協議脫歐可能性升高。

歐盟昨天和今天在布魯塞爾舉行27成員國領導人峰會,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天上午向與會領導人簡報脫歐談判最新情勢,由於雙方談判代表今天仍持續磋商中,與會領導人聽取簡報後並未發表任何結論。

會後一位不具名歐盟官員表示,目前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高於達成協議。

稍後范德賴恩出席峰會記者會,主動表示她今天簡報時說明雙方在主要問題立場依舊歧異,歐方多次向英方表明,歐盟是世上最大的單一市場,進入這個單一市場的前提是公平競爭。

此外,她點出特別在漁業議題的歧異,表示雙方尚未找到彌合分歧的解決方案,歐方了解英國要控制自己的海域,但英國必須了解歐盟捕魚船隊希望繼續進入英國海域捕魚的期望,目前談判人員仍在努力協商。她重申歐英將在12月13日針對是否能達成協議做出決定。

在范德賴恩今天向成員國簡報前,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先一步表示,英國極有可能不會與歐洲聯盟達成貿易協議,但他承諾會竭盡所能。

英國今年1月退出歐盟,過渡期即將在2020年12月31日結束,雙方持續進行新貿易關係談判。

強生:貿易談判可能破局 英國恐無協議脫歐

英國首相強生今天表示,敲定脫歐後的貿易協議談判非常有可能破局,而英國恐無協議脫歐。

強生(Boris Johnson)告訴記者:「我得告訴你們,就目前我的立場…我們很可能得尋求一個對英國很棒的解決方案…就猶如我所說的,依據世界貿易協定的條款。」

他說,協商卡在漁業,以及所謂的「禁反轉條款」(ratchet clause)。禁反轉條款也就是若各締約方採取自主自由化措施後,不得倒退反轉。

不過強生的發言人表示,英國仍致力於尋求「所有最後可用的方法」,縮小與歐盟的歧異,以達成脫歐後的貿易協議。

隨著雙方達成協議的時間逐漸耗盡,強生警告,「非常有可能」過渡期結束,明年英國將無協議脫歐,不過還是會繼續協商。

強生發言人告訴記者:「我們仍致力於尋求所有最後可用的方法,以敲定充分尊重英國主權的協定。」

 心得:

    英國脫歐的鬧劇在這幾年間不斷上演續集,不管是輕忽公投的民意還有後續的一連串反覆的行為,如今協商截止日即將到期,卻還是沒有辦法達成正式的結果,現在英國與歐盟方的發言人聯合發表了即使協商到了沒結果也會繼續協商的聲明,看起來挺可笑的,那當初設的期限不就形同虛設?總之,雖然此類國際關係的議題錯綜複雜,本來就有其難以達到雙方都共同滿意的結果,但如此難堪狼狽的處理方式已逐漸淪為笑柄,成為不可多得的歷史教材。

 政三A 07114148 江佾臻

剩不到3週!歐盟與英國同意繼續談判脫歐協議

時間:2020/12/13   
出處:自由時報-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80329

新聞內容:英國脫歐談判,今天是否要繼續談下去的最後期限,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稍早前證實,由於最近幾天已取得了「一些進展」,因此與英國的談判將會繼續下去。

據《CNBC報導,馮德萊恩表示,既然尚未解決的問題已經被討論了,那麼「我們認為此時有責任繼續努力下去。」

英國今年1月脫歐後,仍與歐盟為一共同單一市場,但此過渡期只到今年底為止,今天一度是雙方決定是否要繼續談判下去的最後期限,而現在馮德萊恩與英國首相強森均同意,雙方的談判將會繼續下去,儘管距離過渡期結束已僅剩不到3週。

據報導,目前雙方的爭點主要在3個部份,就是漁業、競爭規範,以及協議產生後有關爭端解決的問題,原本雙方的談判將在今天結束,因此如果雙方不展延談判的話,將會造成無協議脫歐的結果。

政三B 吳嬿妮 07114241

 

歐盟推新規管束科技巨頭 違規罰款最高 6 營業額

發布時間:2020/12/11

出處: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1892-new-eu-rules-to-define-gatekeepers-by-users-areas-of-business

下周於 12 15 日由歐盟委員會 Margrethe Vestager 委員長公布的《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 ,要求 GoogleFacebookAppleAmazon 等科技巨頭集團須承擔更大的網路管理責任,一旦被發現違法情事將面臨高達營業額 6% 的天價罰款。

外媒報導指出,下周於 12 15 日由歐盟委員會 Margrethe Vestager 委員長公布的《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 ,要求 GoogleFacebookAppleAmazon 等科技巨頭集團須承擔更大的網路管理責任,一旦被發現違法情事將面臨高達營業額 6% 的天價罰款。

法規草案表示,大型科技公司將必須審查第三方供應商,例如在 Amazon 上銷售產品的廠商等。Amazon 需與當局和研究人員分享他們如何審核非法內容的數據。大型線上平台將必須以「實際時當下、清楚明白」地讓用戶知道他們正在觀看廣告與發布者是誰,並被告知為何他們被廣告鎖定的主要參數等「有意義的資訊」,以確保廣告的透明度。

歐盟主管機關也首度明確列下「網路超大型平台」的定義為用戶數超過 4500 萬,這個數字相當於歐盟人口的 10%。之所以針對這類科技巨頭立下這樣的定義,是因為它們在擴大及塑造網路資訊方面發揮系統性作用,對歐盟網路用戶已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力」。

根據草案,大型平台必須任命「一到多位」審核官,確保平台對《數字服務法》要求的合規。這些大型平台大多來自美國。如果未能遵守規定,這些巨型網路平台將被處以高達年度總營收 6% 的罰款。草案顯示,罰款金額將取決於違法行為的嚴重性、持續時間,及是否屬於再犯。

歐盟目前正在對網路監管規則進行 20 年來首次的重大改革,具體化網路平台在處理違法內容時應當承擔的主體責任,及如何抑制平台日益成長的壟斷性市場影響力。

負責強化針對大型科技公司監管的法國官員 Thierry Breton 曾指出,網路平台在民眾的生活、經濟和民主中發揮核心作用,因此網路平台的角色承擔更大的責任,我們必須要為數位服務制定現代化的管理規則,才能確保這些責任得以履行。

此外,歐盟也留意到境內網路平台發展的重要性,準備要迎頭趕上美國網路大廠腳步。法國總統馬克宏直指歐洲必須維護其「數位主權」,以降低對美國科技龍頭的依賴,歐盟應反擊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在全球的主導地位。

心得:

美國前幾大科技巨頭掌握全球絕大多數民眾所接觸的資訊來源,其中廣告的透明度及投放者一直以來為備受爭議的地方,廣告是否應清楚標明為廣告?投放企業為何?

歐盟希望能降低對美國科技龍頭的過度依賴,並要趕上美國網路企業的腳步,因此祭出此項法規,若他們違反相關規定將有可能被罰款營業額的6%,以科技巨頭的營業額來算,得出的金額是非常可觀的,而無論在哪些企業被罰營業額的6%都是很大的負擔。

在網路平台上歸屬權責為各界長期以來需要努力的方向,現今網路平台產生的影響及提供的資訊逐漸擴大,也該負起相對應的責任,而非以獲利為唯一目標,應多加考量到對文化社會產生的影響,以及對資訊的來源負責。

政四A張偉庭 第十一次大事記

 歐洲真做好了聯美抗中準備?

政四A張偉庭06114131

時間:2020年12月10日

出處:https://www.voacantonese.com/a/is-a-trans-atlantic-united-front-against-china-really-forming-20201210/5694436.html

內文:據說基辛格曾說過一句歐洲人不愛聽的話:“給歐洲打電話?我撥誰的號碼?”這話一直用來嘲諷歐洲的力量分散和意見不一。不過現在,歐洲似乎正積極嘗試在中國議題上開通一條“專線”。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今年6月提醒北約盟國必須共同面對“已快到歐洲家門口”的“中國挑戰”;本週一(12月7日),他在一次採訪中又強調,只有歐美聯手,才能對付不斷崛起的中國。他說:“為保護歐洲,我們需要跨大西洋的紐帶,我們需要美國和加拿大。無論是歐洲還是北美,任何一方若只想單打獨鬥,對誰都沒有好處。我們必須並肩作戰。”12月1日,北約發布戰略報告《北約2030》,中國首次成為北約戰略文件的專門議題。12月2日,歐盟發布《歐盟-美國應對全球變革新議程》,中國也成歐美合作的重點議題。中國問題,什麼問題?《北約2030》由斯托爾滕貝格委託專家組撰寫,構想北約未來10年的宏觀戰略。 12月1日北約舉行為期兩天的盟國外長會議,重點研究該報告,共同討論北約如何應付中俄挑戰。“對於北約國家來說,俄羅斯仍是該區域的第一軍事威脅,但中國是個影響更深遠的全方位系統性威脅。” 在卡內基歐洲中心承辦的《北約2030》報告線上發布會上,大西洋理事會北歐事務主任安娜·威斯蘭德(Anna Wieslander)這麼說。北約和歐盟這兩份報告都把中國看成是對開放民主社會的挑戰,對其角色定位也高度一致。《北約2030》中的中國章節開首語便是,“中國實力和全球影響力規模對開放和民主的社會構成嚴峻挑戰,特別是因為這個國家正走在愈加壯大的威權主義軌道上以及它擴張領土的野心。”歐盟這份報告則稱,“作為開放的民主社會和市場經濟,歐盟和美國一致認同中國日益增強的國際自信所帶來的戰略挑戰。”《北約2030》稱中國“既是經濟競爭對手,也是重要貿易夥伴。。。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性競爭對手,而不是一個純粹的經濟角色,也不是一個僅限於亞洲區域的安全角色。”歐盟這份報告的定位如出一轍,稱中國是“合作上的談判夥伴,經濟上的競爭對手,也是系統性競爭對手。”中國問題,如何應對?北約作為一個軍事聯盟,其報告主要針對中國對歐洲構成的一系列安全領域的隱患給出政策建議,其中包括成立一個聚焦中國問題的諮詢機構,在盟國間實現對華政策的信息交流和經驗共享。報告建議北約投入更多時間、政治資源和實際行動,及時監測並應對中國在網絡間諜、假信息散播、供應鍊和軍備建設方面的活動。《歐盟-美國應對全球變革新議程》的諸多政策建議主要從經貿角度出發,它建議歐盟和美國聯手打造數字監管環境,在反壟斷法的執行和數據保護方面採取一致的方法;並在審查敏感外國投資方面通力合作。此外,該報告也提及美歐要聯手打擊網絡黑客等安全威脅。強調民主價值觀,強調政治凝聚力《北約2030》的起草人之一,德國前國防部長、內政部長托馬斯·德梅齊埃(Thomas de Maizière)表示,撰寫這份戰略文件的重點是加強北約的政治聯盟。他說:“自2014年以來,北約在軍事方面是個成功故事,但它在政治方面沒有跟上。”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巴黎辦公室主任亞歷山德拉·德·侯雅伯(Alexandra de Hoop Scheffer)也指出,北約需致力於增強政治凝聚力,她認為這是北約成立的基礎。她說:“北約最初就是個價值觀共同體,正因此才得以形成安全共同體。這兩大支柱完全互相交織。”侯雅伯強調,一旦北約的政治凝聚力被削弱,其在對抗俄羅斯和中國挑戰方面就會損失可靠度。 “這也會讓聯盟面臨成員國被外部破壞勢力利用的風險,” 她補充道。同樣,《歐盟-美國應對全球變革新議程》的第一句話就指出,歐盟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共同歷史、共同價值觀和共同利益基礎上。文件在具體合作議題的展開上,“共同價值觀”的語言也貫穿始終。該文件提出的歐美最後一項合作議程是“同建一個更安全、繁榮、民主的世界”,有關中國的挑戰就在這一部分被提及。當中特別指出,美歐在地緣政治領域建立緊密夥伴關係對於支持世界各地的民主價值觀至關重要。《政治風險雜誌》(Journal of Political Risk)出版商安德斯·科爾(Anders Corr)博士對美國之音表示,歐盟這份文件強調美歐以共同價值觀為基礎攜手對抗全球的腐敗、人權侵害和威權主義,這一點做得很出色;一個強大的歐盟也是對美國及其價值觀的強大支持,點出這一點很重要。他說:“民主國家是天然的同盟,美國該支持一個團結強大的歐盟。” 但他也指出,在應對中國方面,美歐間對話固然至關重要,但也該拉攏其他民主國家,比如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西。一致認同中國挑戰 Vs 應對方式仍有分歧《歐盟-美國應對全球變革新議程》中,“作為開放的民主社會和市場經濟,歐盟和美國一致認同中國日益增強的國際自信所帶來的戰略挑戰”這句話其實還有後半句— — “儘管我們在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式上並不總是意見一致。”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訪問高級研究員諾亞·巴金(Noah Barkin)在其“在歐洲看中國”電子報中表示,這句話有兩種解讀方式,側重點各不同。第一種解讀是,歐盟認同他們在如何看待中國挑戰上與華盛頓保持一致;第二種解讀是,歐盟在具體如何應對方面與華盛頓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巴金覺得,後一種解讀更點出重點。巴金介紹了一份自己提前讀到的有關歐美關係的歐盟外交事務委員會草案,當中討論與華盛頓在氣候問題、國際組織、安全防務等多方面的合作,但沒有一處提到中國。巴金還提到一份歐盟政治與安全委員會的會議準備文件,當中一樣繞開中國議題。據巴金介紹,這份文件指出美國社會的“深刻分歧”,以及拜登政府和共和黨人之間持續對立的可能,因此該文件預測,美國國內的紛爭可能致使拜登在國際議程上的安排“不那麼雄心勃勃”。巴金還表示,這份文件強調了在俄羅斯、伊朗等問題上的美歐結盟,而中國祇在文件末尾才被提及,且被描述為“該議題上的結盟已經很困難,且只會更困難。”巴金還引述一位德國外交官的話。他說:“假裝我們與美國完全一致是不對的。我們在中國擁有巨大利益,我們想要保護這些利益。”美歐戰略同盟 Vs 歐洲戰略自主自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年語出驚人,一句“北約正經歷腦死亡”,把歐洲內部在戰略合作及美歐同盟問題上的分裂暴露在世界面前。提倡“歐洲戰略自主”的馬克龍,在與法國《大洲報》(Le Grand Continent) 的一次專訪中說: “只有當我們認真思考自己的立場,並擁有自己的防禦主權時,美國才會尊重我們作為其盟友的地位。馬克龍一直呼籲歐洲建立自己的軍隊,呼籲防止“中美兩極壟斷”。他在採訪中補充道:“我們需要繼續加強歐洲的自主性,就像美國為自己做的那樣,就像中國為自己做的那樣。”馬克龍甚至在訪談中談到,儘管美歐是歷史盟友,共同珍視自由和人權,“但我們的價值觀並不完全一樣。”與此同時,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數次說過“歐洲人必須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中”,但她也強調,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不可或缺,北約的存在符合德國利益。對此,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訪問高級研究員巴金總結說:“眼下,對於即將到來的跨大西洋對華政策討論,歐洲內部的氛圍明顯仍是保持懷疑和謹慎。”歐洲國家的分歧不僅是在與美國的合作關係上,在中國議題上也存有分歧。美國《外交家》雜誌12月3日發表文章指出,歐洲內部在對中國的態度上有很大差異,比如土耳其和匈牙利更親中國政府,而諸如意大利、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國家則更傾向於優先考慮與中國的貿易和經濟關係的好處,而不是潛在的安全風險。不過在跨大西洋的對華戰略協作上,也有較為樂觀的發展。 《歐盟-美國應對全球變革新議程》中,特別提議成立“跨大西洋貿易和技術理事會”(TTTC),Politico網站歐洲分部指出,這一計劃將瞄準美歐共同的“重大目標”之一:通過制定自己廣泛使用的技術和工業標準,以防止中國在多個高價值行業建立經濟主導地位。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海倫·托納(Helen Toner)對Politico的“中國觀察家”電子報表示,過去幾年,歐盟在科技問題上的話語方式往往是讓自己表現得獨立於中國和美國,而非採納美國的觀點,即自由民主國家該聯合對抗中國。但現在如果歐盟領導人真願軟化這一立場,而美國又能在具體舉措上與他們協調,這可能會導致圍繞技術的全球力量格局發生真正的轉變。而科爾也特別稱讚歐盟這份文件中對於5G供應鏈安全問題的呼籲。他表示,歐盟在文件中將技術供應鏈安全與民主社會的健康相聯繫,這點至關重要。威斯蘭德也在《北約2030》報告線上公開發布會上指出,瑞典最近終於對華為的5G“說不”,這對於一個中型國家來說,不是容易的事。她指出,如果沒有將技術供應鏈與安全掛鉤的思維,這根本不可能發生。那美國的態度呢?卡內基歐洲中心的訪問學者斯特凡·雷納(Stefan Lehne)發文分析說,冷戰主要關於歐洲,因此儘管由美國主導冷戰交鋒,其歐洲盟友在美國冷戰政策的形成上有不少參與。但相比之下,美中競爭主要聚焦印太地區,所以華盛頓可能不會密切聽取歐洲各國的觀點。但雷納也表示,歐盟將努力避免偏袒任何一方,但如果迫不得已,它最終將支持美國。拜登政府會在此問題上持何態度呢?巴金指出,從拜登的高級顧問近幾周放出的信號來看,拜登團隊恐怕對中國問題上的多邊合作並不報太高期望。目前來看,拜登團隊在應對中國問題上,兩大支柱戰略似乎是提高美國對中國的競爭力,及加快軍事、外交和情報資源向亞太地區的轉移。巴金表示,“重返亞太2.0”將以犧牲歐洲和中東為代價,拖累而非提振跨大西洋合作的前景。巴金補充說,在歐洲在對華戰略中扮演什麼角色的問題上,拜登團隊也存在分歧。拜登的有些顧問並不傾向於指望布魯塞爾、柏林和巴黎。他總結說,在歐洲和美國在中國問題上共享談判桌之前,歐洲內部得先理清楚頭緒。然而,也有分析人士對美歐跨大西洋的合作抗中感到樂觀。Politico網站的中國事務主編大衛·沃泰姆(David Wertime)在其“中國觀察家”(China Watcher)電子報中寫到,拜登上任後,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關係不會得到快速“重置”,但布魯塞爾與華盛頓之間的關係可能迅速“重置”。拜登上週二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最佳的中國戰略是能和美國每個盟友達成一致立場的戰略。 “對我來說,在任期頭幾週,讓我們回到與盟友的一致立場將是首要任務,” 拜登對記者說。電子報Sinocism作者利明璋(Bill Bishop)在其電子報上表示,在中國問題上建立“統一戰線”並非易事,但考慮到疫情和中國過去一年的行為,2021年建立這條戰線將比2019年容易得多。他說:“這樣的統一戰線可能會給習近平和他的共產黨帶來些真正的麻煩。”《政治風險雜誌》的科爾也表示,美國和歐洲間的合作從沒停止過,有關如何共同應對威脅的談判也沒停止過。最近北約和歐盟這些文件的出台則是預示著一種更強有力的合作方式的出現。他說,拜登在競選期間就是以自己比特朗普更能聯合盟友推銷自己,而現在歐洲也正是抓住拜登當選的時機率先將合作議程擺上桌面。他說,這些文件接下來很可能就是到拜登新提名的國務卿和國安顧問手中,然後他們從美國角度出發做些修改再發回給歐洲。科爾甚至認為,美歐間幾番來回修改後,這些文件或有可能成為當年《大西洋憲章》般意義的文件,重新奠定世界基本秩序以及自由和人權等基本價值觀。歸根結底,有關美歐間對華戰略上的分歧問題,或許就如《北約2030》起草人之一德梅齊埃對持批判語氣的讀者所回應的那樣:“正是因為這些分歧,我們才建議北約內部就中國問題進行公開的、戰略性的討論。。。我們最根本的建議正是將北約用作討論共同安全利益的論壇。在中國問題上,我們有共同的利益。“共識是一切行動的基石,但它不能被用作擱置議題、拒絕討論的藉口”,德梅齊埃說。

心得:上一篇大事記才提到《北約2030》,這一次起草人又發起一次聲明稿,我覺得開頭那段話非常有意思,嘲諷歐洲的團結能力,但是在北約2030發布後,可以看出歐洲對於中俄的威脅比重是有再調整,過去僅針對緊鄰歐洲的俄羅斯,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軍事上的威脅已經超越地理限制了,因此歐美間的合作開始變得頻繁以對抗這個世紀最大的威脅。

政三B 林昀毅 07114202


【標題】財政貨幣刺激齊發 歐洲央行加碼購債後 歐盟復甦基金過關
【日期】2020/12/11 11:10
【出處】鉅亨網

【內文】

        歐盟 27 國終於打破僵局,在匈牙利和波蘭放下反對立場後,歐盟 27 國周四 (10 日) 就迫切需要的振興計畫達成共識,包括 7500 億歐元的歐盟復甦基金,以及約 1.1 兆歐元的 2021-2027 年度預算在內,將釋出 1.8 兆歐元刺激,為受疫情打擊的歐洲提供貨幣寬鬆之外的支撐力量。

歐洲一些國家最近重新啟動防疫封鎖措施,經濟前景顯得更黯淡。同日,歐洲延宕已久的一籃子財政刺激計畫傳出好消息,此外,歐洲央行也宣布加碼購債 6000 億美元、提供銀行低利貸款,並延長量化寬鬆 (QE) 實施時間到 2022 年底,期望支撐受疫情嚴重打擊的經濟。

幾周以前,匈牙利與波蘭對 1.8 兆歐元一籃子振興計畫投下否決票,因為歐盟預算法包含一項前所未有的規定,即資金撥款必須尊重法治和民主,然而匈牙利與波蘭這方面紀錄並不理想,歐洲正在調查兩國在法治、媒體、非政府組織 (NGO) 方面的干預,代表他們可能無法獲得此計畫撥付的數十億歐元資金。

經過長達數周的漫長討論,兩國終於放下反對立場,原因是輪值主席的德國可就撥款必須尊重民主法治一事徵詢歐洲法院意見的權力,給予兩國延後新規定正式實施落實的時間。



身為歐洲最高司法單位的歐洲法院,通常需要超過一年的時間才會發布意見,以匈牙利為例,正式執行時間可能會拖到總理 Viktor Orban 最在意的 2022 年大選過後。

歐盟 27 國領袖將在 10 日起召開高峰會,除了就七年預算和復甦基金達成共識,領袖可能還會同意設定目標遠大的減排目標:將 2030 年相較 1990 年水準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55%,從目前設定的 40% 大幅提高。

2021-2027 年預算將聚焦推動數位化,並對抗氣候變遷。
柏林擬在耶誕節前加強封鎖

雖然英國成為第一個開始施打輝瑞疫苗的國家,但歐洲疫情依然嚴峻。法國周四宣布「以宵禁取代封鎖」,原定下周讓餐廳、電影院和健身房恢復營業的措施暫緩實施,不過開放全法國境內旅行。

此外,德國一些地區正在討論耶誕節前加強封鎖,例如,柏林打算加入巴伐利亞、薩克森的行列,計劃要求所有販售非必要民生用品的商店暫時停止營業,並將學校休假延長到明年 1 月 10 日。

瑞典則警告,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加護病房 (ICU) 幾乎耗盡,反映當地確診病例飆升。

【心得】

        面對又一波的疫情升高,世界各國尚未復甦的經濟又一次遭到嚴重的打擊。歐盟打算發放復甦基金來刺激經濟,成效如何尚未明瞭,但從這項政策可以看出歐盟作為一個共同體組織所展現出來的功能,例如互相協助與共同合作等等。但同時也可以看到歐盟作為一個共同體,仍然要面對會員國體質差異所帶來的影響,但究結果來看,目前仍朝向一個正向整合與合作的趨勢。


政三B 王政和 07114243 第十一次大事記

     政三B 王政和 07114243 


 歐盟版馬尼次基法通過 將制裁嚴重侵犯人權者


出處:陳怡君。2020年12月8日。中央社。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012080149.aspx


內容:


(中央社布魯塞爾7日綜合外電報導)歐洲聯盟今天通過歐盟版的「馬尼次基法」,將有權對全球侵犯人權者祭出制裁,不過這項新的制裁制度僅會在會員國一致同意時生效。


法新社報導,多國外交部長通過「歐洲聯盟人權和民主行動計畫」(EU Action Plan on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適用於刑求、奴役或系統性性暴力等案例。


這項新框架將允許歐盟揪出全球各地的侵犯人權者、凍結他們在歐洲的資產,並禁止他們踏足歐盟領土。


不過,制裁的前提必須是犯下「嚴重侵權」事件,且成員國有最終定奪權。


在這項措施通過前,歐盟已能對侵犯人權行為施加懲罰,但通常是根據與特定國家、衝突或危機有關的制裁框架。歐洲也有3個特定制度,制裁使用化學武器、網路攻擊與恐怖主義。


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8名親信,遭歐盟指控涉及毒害俄國知名異議人士亞歷塞依.納瓦尼(Alexei Navalny),10月15日便是依據化學武器制裁制度遭受制裁。


歐盟這項新的人權措施可與美國「馬尼次基法」(Magnitsky Act)相提並論。美國2012年通過「馬尼次基法」,以紀念俄羅斯律師馬尼次基(Sergei Magnitsky),他因踢爆政府貪腐情事而被俄國監禁,2009年在獄中過世。


華府當局依據「馬尼次基法」制裁數十名高階俄國官員,手段包含禁止他們入境美國或凍結在美國的資產。(譯者:陳怡君/核稿:張曉雯)1091208


心得:


  雖然說該法「這項新的制裁制度僅會在會員國一致同意時生效」,但是學生認為,涉及「侵犯人權」的罪項,在歐盟會員國可能會得到廣泛的認同,再加上這通常涉及外交領域,基於歐盟先前的「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會員國應該會對涉及侵犯人權罪責之事有一致的態度。

政三B 07114206 羅詠聲

 政三B 07114206 羅詠聲


不滿受爭議安全法 法國民眾連續第3個週末抗


【出處】

聯合報 2020-12-13 21:47 中央社 / 巴黎12日綜合外電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089662?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新聞內容】

法國民眾持續抗爭反對引發爭議的安全法案,今天有數以萬計群眾連續第3個週末走上全國各地街頭。


法國計劃實施的「整體安全法」(Sécurité globale)草案,禁止對執行公務中的警察拍攝臉部,並「惡意」流傳相關影像,此一條款在全國引發抗爭。

因巴黎前兩個週末的示威活動在暴動中結束,當局此次嚴陣以待,準備面對可能發生進一步暴力事件。


所幸今天沒有爆發重大衝突,鎮暴警察部署巴黎市內各處,將數千示威民眾從四面八方擋住。


活動策劃人稱巴黎有1萬人參與示威活動,全國各地大約有6萬人參加;內政部則說共有約2萬6000多人。


內政部長達馬南(Gerald Darmanin)今天表示:「有數百個暴徒前來(巴黎)製造暴力。」


他說:「對暴徒採取強有力策略,逮捕142人並圍堵他們前進,以防止他們推進,保護店家安全。」


在里昂(Lyon)、蒙貝列(Montpellier)、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里爾(Lille)、波爾多(Bordeaux)、土魯斯(Toulouse)與馬賽(Marseille)等地也都有示威活動。


一段影片顯示,非裔音樂製作人澤克勒(Michel Zecler)11月21日準備進入他在巴黎的錄音室時,手無寸鐵卻遭到數名警察毆打,這段影片引發社會大眾對相關立法的憤怒。


對於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提出「整體安全法」草案,外界視為他向右傾的象徵。


面對眾怒升高,馬克宏的「共和前進!」黨(LREM)宣布將會改寫草案第24條,即有關禁止對警察反蒐證錄影的受爭議條款。


【心得】

歐洲在防疫上持續遭遇困難,光是封城就遭受人民劇烈的反彈,而現在法國政府制定的「整體安全法」(Sécurité globale)草案其中又出現爭議,雖然許多人認為在這種防疫的緊要關頭,人民應該多加配合政府的措施,但政府也不能打著防疫的名號就肆意制定法律,像是其中禁止拍攝執行公務的警察臉部,此項規定根本毫無依據,警察在執行公務時也會佩戴密錄器,不只保護自身權益也錄下過程作為證據,但為何人民在配合警察執行公務的同時卻不能錄下一切保護自己,且條文中寫的「惡意」又該如何界定,這種語意模糊的條文將損害人民的權力。

集會遊行一直以來都是人民為捍衛自身利益的具體行動,也是受法律保障的權力,但這種聚集的活動將提升傳染的風險,在21世紀的我們或許能透過別種方法,持續向政府施壓,像是使用網路連署或網路輿論壓力,而不用實際走上街頭抗爭,不只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的健康,且除了人民該對此問題重視,喚起對防疫的意識,政府也該想好配套措施,讓人民能有個平台發聲,使民意能夠有效的影響政策的制定。

政四B 黃子維 06114239

  政四 B 黃子維 06114239   【標題】歐盟各國陸續收到疫苗 德國、匈牙利搶先開打     【日期】 2020/12/27 10:13     【出處】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