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三B 吳仲喆 07114247
以穆罕默德諷刺漫畫當教材法國歷史教師遭殺害斬首
來源:寰宇新聞網: http://globalnewstv.com.tw/202010/131133/
內文 :
根據法國媒體報導,一名在中學擔任歷史教師的男子山謬(Samuel P.),16日下午在巴黎市郊遭人當街殺害並斬首。根據目擊者表示,凶嫌於校園附近行兇,手持一把刀及一把疑似為散彈槍的武器,多人曾聽到他高喊真主至大(Allahu Akbar),之後他在與警方對峙時又再度高呼真主至大,員警在距離現場約600公尺處開槍將他擊斃。
犯下殺人斬首案的凶嫌阿布拉克(Aboulakh A.)今年18歲,是莫斯科出生的車臣裔,生前住在法國伊夫林省(Yvelines),未被當局列入反恐監視名單,而他的行凶動機,很可能因為死者在約10天前曾在課程上向學生展示一幅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Prophet Mohammed)的漫畫,並要求學生們「辯論」正反意見。此案案件已經被法國反恐檢察官定調與恐怖組織有關,法國警方並簽後逮捕了9人,其中兩名成人是死者的學生家長,他們曾對死者上課展示先知畫像表達不滿。
2015年1月7日,法國也發生專門出版政治諷刺雜誌《查理周報》(Charlie Hebdo),因為刊登穆罕默德的漫畫而遭到攻擊,兩名蒙面槍手持槍闖入雜誌社總部掃射,造成12人死亡。
心得:
就在馬克宏宣布要施行更嚴格的針對穆斯林族群的禁令沒幾天,法國社會就發生了這麼一齣悲劇,而且幾乎是直指要害。總的來說,這起事件就是一場宗教自由與言論自由之間的衝突,並以伊斯蘭恐怖攻擊為導火索,再次點燃了法國民族主義與穆斯林族群的對立。先前指責馬克宏對於穆斯林及伊斯蘭恐怖主義之間的過度關聯,現在看來或許真的煞有其事。雖說這種以偏概全的扣帽子行為不應推崇,但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其實難以去理解生活在隨時遭受恐怖襲擊的法國人的思維,只能說國情不同,所堅守的價值觀自然也就不同。
將焦點拉至歐盟,雖說這起事件僅發生在法國境內,但這其中所反映出關於宗教、民族、反恐等問題則屬於世界各國皆必須面對的人類共同議題,尤其是在追求政治整合的歐盟。911事件後美國已經將反恐行動定調為現代戰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歐洲各國也又各自對於恐怖攻擊的處理方針,但歐盟內部似乎沒有一個專門處理反恐預警、反恐行動的部門,相信將來對於這方面的整合必是大勢所趨,不過也將導致新的問題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