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顧問:美國在中國問題上比歐洲更早睜眼 必須重建美歐關係
內文:法國外交部下主管歐盟事務的國務秘書克萊芒•博納(Clément Beaune)11月13日接受《十字架報》採訪時表示,在中國問題上,美國人比歐洲人更早睜眼。他續指,“今天,我們必須要重建跨大西洋關係,不是針對中國,而是為了商定對那些利用貿易來維護其自身利益,同時犧牲我們利益的人,採取更多的進攻性行動。”
記者提問,“隨着拜登的當選,我們對跨大西洋的關係能有什麼期待?” 現年39歲的馬克龍歐洲事務顧問博納回答說,“我們期望美國與歐洲在某些問題上的關係更加平靜和趨同,首先是氣候變化。跨大西洋關係仍然是最重要的,我們從來沒有走過反美路線。但如果認為我們已經回到了 ‘前特朗普’的現狀,這既是一個政治錯誤,也是一種錯覺。這個黃金時代是一個幻想,因為從奧巴馬時代結束後,美國人一直在戰略上與歐洲保持距離。”他說,“特朗普抓住並加速了美國人的一個憂慮。隨着拜登的到來,這種情況很可能會發生變化,但我們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在實質上--與中國的關係,或者貿易方面,我預計不會發生大的動蕩。”
記者問,“拜登第一次訪問歐洲可能會選擇布魯塞爾,但為什麼不選擇巴黎、柏林或倫敦?” 博納指出,“如果拜登總統在歐盟所在地,布魯塞爾開始他的歐洲之行,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標誌着他願意與歐洲人團結合作。我們有意與美國政府合作,特別是共同推動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改革。”記者追問,“改革貿易體制能否有助於遏制中國的新興統治?” 博納答,“美國人比我們更早地打開了對中國的關注。他們已經感覺到在貿易方面的競爭。歐洲人與美中之間的權力關係並不相同,我們的態度有時更為天真,且更重商主義。但這種天真已經停止了。今天,我們必須要重建跨大西洋關係,不是針對中國,而是為了商定對那些利用貿易來維護其自身利益,同時犧牲我們利益的人,採取更多的進攻性行動。”
記者問,“特朗普的總統任期是讓歐洲受難了,還是因此而得到了加強?” 博納說,“是存在一種 ‘2016年效應’,歐洲受到了眾多衝擊,包括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2016年初,我們也做出了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關於這三大力量,同盟或對手,我們已經層出不窮地意識到了歐洲宣誓主張的重要性。”他續指,“我們意識到,我們再也不會成為被美國人歡心保護的孩子或對於英國來說一個好商量的夥伴,更不會成為新興大國斷言的某種‘心甘情願的經濟受害者’。特朗普的任期有助於加強歐洲的這種防禦機制。”博納隨後就拜登上台可能對歐盟與英國的脫歐談判帶來的影響,歐盟將採取應對新冠疫情的經濟措施,反恐議題及對土耳其關係等話題表達了他的看法。
心得:自從川普當選之後,打著美國優先的旗幟導致了國際上的混亂,過去美國在國際上總是提供許多服務、責任等,但是川普認為這樣的外交模式無異損害美國國內利益並讓其他國家在不用付出的情況下獲得利益,舉例來說:在WHO、NATO、WTO這些政府間組織中美國在過去一直都是金錢來源的最大宗、並付出許多資源,而歐洲許多國家在幾無付出的情況下卻獲得組織提供的保護和利益,這對川普來說肯定是不能接受且必須做出改革甚至退出的,再加上川普口無遮攔的個性,想當然爾,和歐洲國家摩擦也隨之增多,並讓國際政治的體系、組織以及互動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拜登當選之後,他表明了會加入過去退出的協議和組織,並修復和歐洲盟友間的關係,但是我認為這並不代表雙方的互動而回到過去以美國為中心的互動,而是尋求在地位上的平等之下所進行合作和互動,為什麼呢?因為在過去四年中,川普的強硬的措施以及歐洲與中國關係逐漸降溫,使得歐洲國家意識到唯有極力保護自身利益及立場,並保有足夠自主性,才有辦法在國際政治的互動中擁有施力點。
總結來說,川普當政的四年讓國際政治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隨著拜登的上任,他必須要在川普時期留下來的體制之下運作和尋求改變,而對於歐洲來說,拜登的上任能使WHO、NATO、WTO重回在正常的談判機制下尋求改革,並重回伊朗的核協議,讓歐洲在安全、經濟等面向得到一定的進展,這對歐洲來說肯定是正向的,但是這一切的前提必須建立在雙方平等、和諧的互動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