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政三A 林耀琦 07114147 第十二週/ 人權問責機制

歐盟據報將於下月國際人權日通過馬格尼茨基制裁機制

2020/11/27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
作者: 弗林
關鍵字: 歐洲聯盟、政治、人權

        據悉,在歐盟成員國暫時批准《歐洲馬格尼茨基法案》後,歐盟將從下個月開始行使權力,對參與侵犯人權的個人進行資產凍結和旅行禁令等制裁措施。

        英國《衛報》11月27日報導指,這些限制性措施將在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正式簽署,以紀念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77周年。其將針對那些參與種族滅絕、酷刑、任意逮捕或拘留等侵犯人權行為的個人。由該報獲得的一份決定副本指,該法案“建立了一個有針對性的限制性措施框架,以解決全球範圍內嚴重侵犯和踐踏人權的問題”。歐盟目前無權對個人實施旅行禁令,因為權限在各國政府手中,而歐盟的其他制裁權力是有地域針對性的,非針對個人。

        荷蘭政府去年11月在海牙議會通過決議後,發起了關於歐盟內部制定自己版本的美國《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的討論。這一命名是為了紀念俄羅斯稅務會計謝爾蓋·馬格尼茨基(Sergei Magnitsky)。他因曾參與揭發俄羅斯政府腐敗,於2008年11月被俄羅斯執法機關拘捕。他在被羈押期間遭到虐待,並因健康持續惡化於2009年11月16日在到莫斯科東北部的一座監獄中去世。美國國會通過的這一法律授權美國政府對違反人權及國外顯著腐敗人士實施制裁,措施例如禁止入境、凍結並禁止官員在美國的財產交易等。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委會副主席博雷利(Josep Borrell )10月31日發表博客文章指,歐盟現在正處於建立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機制,這一漫長而複雜進程的最後階段。他稱,一旦歐洲理事會接下來通過相關法律文書,這一機制將使歐盟對全齊各地的侵犯人權肇事者加以制裁。他續指,歐盟即將建立的機制只關注侵犯人權的行為,而美國的版本還包括打擊腐敗內容。

        歐洲議會曾多次呼籲歐盟通過類似美國頒布的立法,允許歐盟集團不分國籍地針對個人進行制裁。北歐理事會的八個成員國--丹麥、芬蘭、冰島、瑞典、挪威、法羅群島、格陵蘭島和奧蘭島曾表示,如果歐盟不同意,他們將通過自己的法案。與俄羅斯接壤的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也已經有了這樣的立法。

        報導稱,在荷蘭政府的遊說下,歐盟框架將不會帶有馬格尼茨基的名字,荷蘭政府認為,任何特定國家都不應該感到被針對。普京曾被美國的相應立法行為激怒,他隨後禁止了美國人收養俄羅斯兒童。據悉,歐盟新的人權制裁製度已於星期四由27個成員國的外交政策專家達成一致,接下來將在12月7日由外長們正式批准,極有可能會在12月10日通過書面程序批准通過。

【心得】

        隨著美國與中國的對立態勢加劇,以及關於中國迫害人權越來越明確、繁多的指控,加上中國對外實行的戰狼外交手法,歐盟似乎再也無法對於中國的作為視若無睹,其中做為歐盟主角-德國,被視為常常為歐盟針對相關議題定下基調,德國國內本身就針對德中關係的討論也很激烈與兩極,將中國看待經濟夥伴者,會盡其所能的忽視中國本身的人權不良紀錄與各種經濟規範的違規,以維持德國對中國高度依賴的出口價值,另外一造,將中國視為價值侵犯與國安威脅者,也會盡其所能的向大家呼籲來自中國威脅的警告,以祈求德國當局正視中國的蠻橫行徑。兩方都有其擁護者,也有來自德國政府或政要人士表態的新聞、風向,可謂相當混亂,因此德國當局,乃至整個作為價值同盟的歐洲聯盟會如何看待中國這個國家,我認為應觀察後續它們在相關議題上的行為或抉擇,才容易評判之。

        根據課堂上所學,歐盟的法律行為形式分為直接適用、具有效力的規章、調適各會員國法規並需要國內法化的指令、針對特定明確人形成拘束的決議以及產生政治效力的建議與意見等四種。查有關《歐洲馬格尼茨基法案》的相關新聞資訊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委會副主席波瑞爾的公開說明,僅知道這部法案正準備在外交部長理事會中闖關,並且在闖關後生效,又這部法案旨在制裁參與侵犯人權的個人,對其進行資產凍結和旅行禁令等制裁措施,報導稱這些權限原本屬於會員國各國本身,而不在歐盟,因此根據這些資訊判斷,《歐洲馬格尼茨基法案》可能屬於決議,畢竟決議是歐盟機關施行歐盟法典型的法律行為形式(陳麗娟,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政四B 黃子維 06114239

  政四 B 黃子維 06114239   【標題】歐盟各國陸續收到疫苗 德國、匈牙利搶先開打     【日期】 2020/12/27 10:13     【出處】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