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政三B 07114232 蘇鉦淳

 歐盟拒絕中國擴張 以歐洲利益為代價

2020-11-15 10:34 聯合報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016333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近日發布評論文章指,歐盟對中國經濟發展以及由此給國民帶來的利益沒有異議,「但不能允許中國的國際擴張以我們的利益和價值為代價」。

據法國廣播公司報導,博雷利(Josep Borrell )11月13日撰文表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楚的是,歐盟必須將廣義的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談到中國問題時,他指出,歐盟對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以及由此給國民帶來的利益沒有異議,「但不能允許中國的國際擴張以我們的利益和價值為代價。」

博雷利在題為「歐洲戰略自滿不是一種選擇」的評論文章中指出,拜登當選美國下一任總統,讓歐洲對跨大西洋關係重回正軌充滿希望。但不可能簡單地回到過去。他說,「面對如此多的國內和國際挑戰,美國只有在跨大西洋關係帶來實際價值的情況下,才會重視這種關係。一個更強大的歐洲,肩負起更多的全球責任,就能確保這種價值的實現。」

博雷利指出,當下關於實現 「歐洲戰略自主」的說法很多。他說,「但這在實踐中意味着什麼?自治不應意味着完全獨立或與世界其他地區隔絕。相反,它指的是一種自我思考和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利益行事的能力。歐洲聯盟需要實現這種自主,同時加強我們的聯盟,保持我們對多邊主義和開放的承諾。」他說,「在當今地緣政治對立、大國競爭加劇的國際環境中,歐盟正面臨著嚴峻的戰略挑戰。正因為如此,德國總理默克爾曾直言不諱地說:「我們歐洲人確實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必須自力更生。」

博雷利寫道,「長期以來,關於戰略自主權的辯論主要集中在安全和防禦方面。有些人認為,討論是試圖在北約內創造防務合作的替代方案;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意味着美國對歐洲的承諾受到質疑,可能會有更大的脫鉤。」他認為,「但毫無疑問,北約在歐洲安全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任何對歐洲安全能力的鞏固都應該在聯盟內進行。正如美國歷屆領導人所強調的那樣,歐洲需要增加自己的防務貢獻,以弱化美國獨自為跨大西洋安全買單的觀念。」

博雷利稱,「儘管拜登政府將帶來基調的改變,減少對抗性,但在國防開支問題上,它將和前任一樣,對歐洲抱有同樣的期待。美國的核心地緣政治利益不會改變。」他續指,歐洲的安全挑戰超出了北約的傳統職權範圍。從薩赫勒和利比亞到東地中海,不乏需要歐洲作出有力反應的危機。他指,歐盟的任務是確定一個共同立場,使歐盟能夠為維護區域穩定而採取行動。

博雷利說,「為了取得成功,歐洲必須建立自己的監測和分析威脅的框架,以便能夠迅速從威脅評估轉向行動和反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正在制定《戰略指南》。」他補充道,「至關重要的是,戰略自主權的討論要遠遠超出國防和安全問題的範圍。」其包括處理稀有金屬、社交媒體和其他數位平台,以及5G等技術問題。

在對華問題上,博雷利說,「我們越來越意識到與中國日益不平衡的經濟關係所帶來的脆弱性,因此,我們將對等原則作為達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核心目標。」他表示,「歐洲對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以及由此給中國公民帶來的利益沒有任何問題,但我們不能允許中國的國際擴張以犧牲我們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為代價。」他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確定了雙重方針,把中國作為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但同時也是一個競爭者和系統性的對手。」

博雷利說,「總的來說,歐盟的首要目標必須是加強其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影響,以便它成為每一個其他國家和世界強國的首選夥伴。戰略自主的概念對這一目標至關重要。戰略自滿不是一種選擇。」此外,他另在當天與歐盟駐外大使舉行年度會議時指出,「歐盟需要實施權力的語言,而不僅是嘴上說說」。對中歐關係,博雷利強調,中國既是一個夥伴,例如在氣候行動方面;又是一個競爭者,特別是在經濟方面;同時也是一個對手,中國積極推動替代性治理模式和對基本權利的不同作法。

心得:歐洲的戰略自主地位在美中角力之下變得更為重要。儘管不能否認中國帶來的經濟效應,但不代表就能全盤接受中國帶給我們的所有影響,一步步的侵蝕歐盟的自主性。美國也是同理,美國的影響力也不能影響歐盟的任何決策。
歐洲的利益與價值不能被其他國家所影響,同理也能夠套用在所有國家上。國家都有自身的利益考量與價值觀,如果我們試著影響其他人,那和中國現今的外交策略與經濟負面影響有甚麼區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政四B 黃子維 06114239

  政四 B 黃子維 06114239   【標題】歐盟各國陸續收到疫苗 德國、匈牙利搶先開打     【日期】 2020/12/27 10:13     【出處】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