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政四A張偉庭 第十次大事記

「中國正在逼近歐洲」 北約報告警告新威脅

政四A張偉庭06114131

出處: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5165932

時間:2020/12/02

內文:在中國探月工程取得重大進展的時候,北約發佈報告強調中國對這個跨大西洋軍事聯盟的安全挑戰增加,建議北約要對中國的太空活動形成威懾。熟悉北約報告的外交官評論說,維持對中國的技術領先是北約對中國戰略的組成部分。周二(12月1日)在北約公布題為「北約2030年」的報告同一天,中國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開始採集月壤標本,並計劃帶回地球,完成中國登月工程中的「里程碑」步驟。12月1日公布的北約報告說,俄羅斯在今後10年內仍將是北約的主要敵手,但是北約聯盟要更多聚焦中國。北約報告認為,雖然中國目前沒有對歐洲和大西洋地區構成類似俄羅斯那樣的威脅,但是中國的軍事投送能力正在延伸到大西洋、地中海和北極地區,而且中俄正在加強軍事合作,中國還在發展遠程導彈,擴大核武庫,新型戰機,航母,核潛艇,空天攻擊能力。報告指出,從長期來說,中國正在增加其全球投送軍事力量的可能,包括在歐洲和大西洋地區投送軍事能力的可能。報告建議如果盟友受到中國威脅,北約必須要展示其為盟友提供保護的能力。報告由北約秘書長任命的10個獨立專家起草,其中包括關於北約改革的138項建議。路透社引述外交官的評論說,北約的報告顯示,「中國不再是西方一直希望的那樣良性的貿易伙伴,中國是北約必須要面對的本世紀崛起的大國」。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一直支持北約努力遏制中國的想法。周一他在一個新聞發佈會上提到北京時說,中國對「我們的安全構成主要挑戰」 。斯托爾滕貝格稱「中國正在大量投資發展新型武器。中國正從北極到非洲,一步步向我們逼進。中國不認同我們的價值觀……而且試圖恐嚇其他國家。」2019年4月在北約在華盛頓峰會上,成員國的領導人就曾對中國崛起帶來的「安全威脅」和意識形態威脅發出警告。當時就有評論認為,北約對中國的威脅評估顯示北約這個成立於1949年、旨在對付蘇聯擴張的軍事集團的重心開始東移。2019年4月北約華盛頓峰會開始對中國"安全威脅"發出警告,當時有評論認為那表明北約這個旨在對付蘇聯擴張而成立的軍事集團開始把重心向東轉移。2019年11月美國國務卿在布魯塞爾北約外長會議上再次強調了北京同北約集團在政治和價值觀方面的對立,警告北約盟友要應對中共潛在的長期威脅,說北約國家不能忽視他們同北京執政黨之間的「根本差異和不同信仰」。北約最近的報告也發出同樣的警告,同時也強調北約對批評目標是北京當局,不是針對中國人。報告說北約要繼續顯示他們不是針對中國人民,北約採取的任何行動都是針對中國政府的言行的反應,都屬於防衛性質。另外報告還建議北約應該加強同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韓國這些非北約國家的合作。報告還強調中國參加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的軍控談判的重要性,建議北約鼓勵中國參加實質性的軍控談判,降低在亞洲或更廣範圍內發生軍備競賽的可能。報告說在今後十年內,中國還可能對北約的集體行動能力構成挑戰,諸如在捍衛關鍵的基礎設施方面的挑戰,如應對5G網絡和重要的產品供應鏈方面的潛在威脅。在亞洲對抗中國的影響方面,美國特朗普政府一直強調美國,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組成的被稱為「四國」的非正式聯盟的重要性。最近這四個國家進行了10年來的首次聯合軍事演習,被外界認為是對北京發出了明確信號。中國外長王毅10月在談到美國的「印太戰略」時說,「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實際上是要建立印太版的新北約。不過美國傳統基金會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詹姆斯•卡拉法諾(James Jay Carafano)最近撰文說,在亞太安全問題上,諸如對付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採取行動並取得效果主要要靠「四國」機制,而非北約。

心得:隨著中國的崛起,加上強硬的態度,令許多國家感到威脅,其中抗共的北約更是首當其沖,中俄的關係雖然時好時壞,但是在軍事上仍有一定合作,迫使北約需要作出相對應的行動以針對這個明顯的威脅,而美國在亞太地區一直以來都有一定的策略來防堵中國,這次更呼籲北約的夥伴要小心中國的威脅已經到家門口,是時候要團結一體來對抗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政四B 黃子維 06114239

  政四 B 黃子維 06114239   【標題】歐盟各國陸續收到疫苗 德國、匈牙利搶先開打     【日期】 2020/12/27 10:13     【出處】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