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四B 黃子維 06114239
【標題】歷時6年談判,歐盟和中國擬在2020年底達成投資協議
【日期】11:42 2020/12/19
【出處】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219002008-260410?chdtv
【內文】
根據中歐多名官員和外交人士表示,在歷時6年談判後,歐盟和中國擬在2020年底達成一項投資協議,賦予歐洲企業更寬的中國市場准入。同時,這項歐盟-中國全面投資協議將讓多數歐盟企業在中國市場擁有平等地位,有可能讓中歐關係的修復向前邁出一大步。
路透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8日表示,談判目前處於最後階段。一名歐盟官員也表示,在德國努力推動後,雙方接近達成協議。德國目前是歐盟輪值主席國,也是歐洲最大的對中國出口國。
另一位歐盟官員表示,隨著美國升級與中國的貿易戰,歐盟採取措施更嚴密的監控中國對有戰略意義的歐洲行業的投資,這讓中國擔心被西方國家孤立。
一位駐北京的西方國家高級外交官指出,達成中歐投資協議的最大障礙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有關。該名外交官透露,中國對該協議態度積極,「他們對不可能的事情提出要求」。中方要求歐洲能在能源、廢水處理、公共事業等不對任何人開放的領域對中國開放投資。
【心得】
當前中國與歐盟談的投資協議,幕後最大的推手仍是德國,主要的牽線洽談者也是德國,接下來才會送交至歐盟的大會中討論,屆時就要看此項協議是否已符合其他國家的利益。並且德國總理梅克爾一向與中國關係就密切,若在其下台前未能簽屬,此項協議極有可能無疾而終。
為何歐盟沒有和美國一樣大打貿易戰,反而是加深了和中國的合作呢?這可以用新古典現實主義對外交政策的分類加以分析。
根據傳統國際關係理論,權力平衡是各國安全與生存的基礎和目標,當區域內有實力和野心強大的大國十,其他國家的戰略選擇一般有兩種:制衡或扈從。然而歐盟現在的作為乃稱之為避險戰略,國家在面臨與他國間寄存在安全紛爭又建有利益連結時,如何同步運用競爭與合作兩類性質相反的作法加以因應,亦即兩面下注形式配置國家資源以規避風險。簡單來說就是安全仍然和美國站在一邊,但在經濟方面已偏向中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