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政三B 蘇鉦淳 07114232

 政三B 蘇鉦淳 07114232

劍指中資!歐盟範圍審查外資新機制 週日全面啟動

發稿時間:2020/10/11 06:41  自由時報 國際財經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17715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歐盟執委會9日宣布,針對歐洲高科技等戰略領域的外國投資展開審查控管的機制,將於本週日(11日)完全啟動,相關監管措施旨在強化歐盟成員國之間資訊互通合作、採取協調一致行動,應對歐盟最敏感戰略領域的外國投資,尤其劍指背後有政府背景的中國企業集團透過併購交易,掠奪歐洲技術和資產。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報導,包括人工智慧(AI)、機器人技術、奈米技術和電信是可能受到歐盟這一機制管轄的行業。此新機制建立起歐盟範圍協調的共同架構,以應對外資在歐盟最敏感的戰略領域裡投資的擔憂,例如電信巨頭中國華為的投資。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9日表示,歐盟目前和未來都將持續對外國投資開放,「但這種開放不是無限制的」,為了應對今日經濟挑戰、保護關鍵歐洲資產和集體安全,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執委會需要一起密切合作。


杜姆布羅夫斯基斯說,如果歐盟希望達到戰略自主,一項「有效的、全歐盟範圍的投資篩檢合作,是必要的」,我們現在對此已裝備好了。


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2016年以46億歐元的價格,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Kuka),使德國「工業4.0」標竿企業轉為中資所有;當時,中資掠奪德國敏感的工業關鍵技術,柏林和布魯塞爾都只能乾瞪眼,而無能為力。


歐盟、法國、德國等都呼籲,歐盟應就戰略領域的外國投資進行立法,以遏制外企對某些敏感企業和關鍵產業領域的收購交易、尤其是中國企業集團。


歐盟新機制針對特定領域及引發擔憂的外國投資,可促進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資訊交流和分析;接著,每個成員國和歐盟執委會都可「表達關切」,這很可能會使某國特定一項外國投資的壓力升高。

法廣報導說,新機制還允許歐盟執委會在一項投資對一個以上成員國的安全或公共秩序構成威脅時,或在一項外國投資損害「一個利益項目或計畫」的情況下,發表意見。不過,否決及停止外國投資的最後決定權仍在歐盟各成員國手裡,歐盟執委會無權叫停外國投資。

心得:

中國企業在世界各地的投資現在成為了一種隱憂,因為有許多技術受到中國企業竊取而有許多後續的麻煩問題產生,而歐盟也不意外的受到了影響。我認為歐盟國家在高科技與獨特技術方面對外的一致性是必須的,透過歐盟來加以管轄技術間的流通與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可以有效避免這些高科技技術受到惡意竊取。但是歐盟並不是一個具有強制力的組織,雖然美其名是歐洲共同體,但實質性的束縛卻沒有想像中的理想,執行委員會沒有權力阻止所有商業性的活動,因此各國在資安技術方面還是得有相對的防護觀念。必須加以防範中國企業的惡意竊取技術,否則研發了多年的技術被中國整碗捧走也是得不償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政四B 黃子維 06114239

  政四 B 黃子維 06114239   【標題】歐盟各國陸續收到疫苗 德國、匈牙利搶先開打     【日期】 2020/12/27 10:13     【出處】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